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206章 他拎不清也就算了,难道回鹘的贵族和权臣也都拎不清吗?

二月初一,雁来回了一趟西域。

王建主办的文学杂志已经搬到了洛阳,那边文士汇聚,各方面的事宜都比较方便。

但是厂房、机器和工人却不能都搬走。

白行简干脆把这些都接手了过去,准备办一份新的杂志,专门刊登志怪小说、奇闻异事和各种传奇。

雁来对此当然是举双手支持。

她不能上外网,虽然每天都能刷论坛,看到玩家各种整活,但是能够作为现代人精神食粮的、数量庞大的影视文学作品,却是无缘得见了。

既然如此,就只能让这个世界的文学自己发展起来了。

白行简作诗一般,在这方面却是既有兴趣,也有天赋,所以才刚回到西域不久,他就已经做出了第一期。

当然,这既是因为他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前就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也是因为这第一期并没有对外约稿,而是将至今为止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搜集整理而成。

这样既能避免这些故事散佚民间,也方便给这本杂志定调子,让后来人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样刊出来了,当然要请雁来过目一番。

其实让玩家送去洛阳也行,但雁来还是亲自跑了一趟,反正也不费事。

有王建的《诗文荟萃》打样,这本《大唐传奇》算是一本非常成熟的杂志了,该有的都有。卷首的序言里,更是梳理了魏晋六朝以来志怪传奇故事的发展脉络。

虽然雁来只是把这些故事当成娱乐来看,但在创作者眼中,这些故事都是具有风雅教化意义的,所以创作这些故事的都是一时名士。

具体到大唐而言,这些传奇故事,其实也是古文运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扫除六朝以来骈文大行其道,文章僵化死板、虚有其表的现状。当然,同时也是集创作者的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的代表作品,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理念。

如白居易《长恨歌》及陈鸿《长恨歌传》,元稹的《莺莺传》,都是能够直接放在作品集里拿去行卷的。

……感觉小说杂志一下子就高端起来了呢!

不过雁来总算明白古代小说里那种动不动就赋诗一首,动不动就发一段议论,不是因果报应,就是说教劝谏的坏习惯是哪里来的了。

一开始这才是创作的初衷和主旨,但到了小说已经臻至成熟的时代,这些内容反而成了累赘,令人反感。

雁来也不喜欢。

现在她说话会有很多人听,当然也就不客气地指出来了,“这些文章里的议论太多了,旧作且不提,以后的新作品,这方面须得改进。至于诗歌,有好诗也就罢了,若没有,也不必强凑。”

“可……”白行简有些为难,“没了这些,岂不就失了教化之道?”

“怎么会呢?”雁来微笑,“《春秋》微言大义,《诗经》风雅比兴,皆未着一字议论,而教化之道自见,因此才成为经典。后人创作文章,不正该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吗?”

白行简:“……”

就是这种感觉!明明天兵对各家经典都不甚熟悉,但偶尔又能说出这种噎死人的话。

他们没有像《春秋》和《诗经》那样创作,难道是因为不想吗?当然是因为没有那样的水平,又要将自己的态度表达出来,所以才要在文章里直抒其意。

但是雁帅对他们提出了要求,白行简也不好意思说“我们做不到啊”,只能唯唯应下。

雁来又道,“秦汉古文自然是很好的,用来创作散文和制策都很合适,但用来写传奇小说就不怎么搭配了。”

“为何?”白行简不解。

“这些作品既然是教化之用,那你觉得是写给谁看的?”

“……天子?”白行简迟疑地说,但他开口时就已经知道这不会是雁来想要的答案了。

果然雁来笑道,“天子需要你来教化吗?”

虽然这是每个文人的至高理想,但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就说要教化对方,显然也只是个笑话。

当然了,现在白行简教化的对象,按理说应该换成雁来了,而且他也确实站在了雁来面前,所以这个问题就更没法回答了。

我有资格教化她吗?

不过白行简就像是他的字“知退”那样,是个很知道进退和变通的人,再加上现在还年轻,本来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也不吝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疏忽,十分诚恳地道,“还请雁帅教我。”

“这教化之道,要教化的,自然是天下百姓。”雁来说,“哪怕古文不像骈文那样难以理解,但是对普通百姓而言,还是过于诘屈聱牙了。连看都看不懂,又谈何受教化呢?”

见白行简恍然大悟,雁来又说,“你在长安也听过佛道两家的俗讲吧?人家为了发展信徒,都已经开始发展俗讲、变文了,你们却还在这里追崇秦汉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