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第3/4页)

……

元和四年十一月初一日。

无数玩家聚集在洛阳城外的码头,准备乘船南下,前往宣州迎接李白的灵柩。

其实玩家来来去去的,都很正常,今天之所以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主要是这回雁来也要亲自过去。

而雁来之所以亲自走一趟,当然不只是想去打个卡。

除了去见一见李白的两个女儿,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之外,这一趟还有一个小目标要完成。

之前高崇文临死之前,玩家去索要古籍的事,也是给官方玩家打开了思路。

人总是会死的,尤其是大唐这些节度使。既然雁来可以在无主的洛阳宫开复活点,当然也可以在节度使去世的藩镇开新的复活点。

高崇文那边,一是收到消息太晚,二是距离长安太近,性价比不高,所以雁来没有过去。高崇文去世后,朝廷很快就任命了新的邠宁节度使。

不过玩家这么一搜,惊喜(?)地发现,元和四年十一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也要没了。

按理说,像淮西这种距离洛阳很近,周围又都是大唐地盘的节度使,很难成为藩镇,但他就是成了,全靠德宗出力。

建中三年(783年),淄青节度使李纳谋反,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命讨伐,却暗中与李纳勾结,串通河北藩镇,各自称王,这就是四王之乱。第二年泾原兵变,德宗出奔奉天,李希烈更是直接称帝。

虽然没两年李希烈就被部下毒死了,但德宗已经开始摆烂,于是陈仙奇杀李希烈,吴少诚杀陈仙奇,淮西从此走上了下克上的藩镇之路。

所以在历史上,吴少诚死后,他的儿子同样打算自立,然后被他的义弟吴少阳杀死,取而代之,上书请求朝廷授予节度使。

宪宗答应了,毕竟按照历史,这会儿吐突承璀还在打王承宗,屡战屡败呢,朝廷没法两线作战,只能先安抚他。

直到五年后,吴少阳也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还想自领留后,朝廷才决定发兵讨伐。

这便是“平淮西”,元和年间难得的胜仗、宪宗履历上最光辉灿烂的一笔、“元和中兴”的代表性战役。

虽然这一战打了三年多,差点就打不下去了,但你就说赢没赢吧。

打赢了的宪宗飘了,觉得自己功业有成,该开始享受了,于是迎佛骨、吃金丹、修宫殿,最后把自己葬送在了宦官手里。

扯远了,总之,既然是朝廷拿不下的藩镇,那雁来当然是“我行就我上”,打算顺路去蔡州开个复活点。

当然要是能顺便在扬州也开一个,就最好不过了。

玩家还不知道这个安排,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决定跟雁来一起南下。

不过很快,她们兴奋的心情就打了折扣。

夏秋之际,玩家乘船北上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感觉,现在到了冬季枯水期,才发现运河毕竟是运河,跟天然的河流还是不太一样的,水流不足以浮起那么重的船只,就只能让纤夫拉船。

雁来他们的客船还好,运送漕粮的漕船却几乎是从淮南拉过来的。

漕运为什么那么难?就是因为路上要花费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基本上,一石粮运到长安,路上就要花掉三石左右——自然,这些钱粮不可能都发到了漕工手里,或者被他们吃掉。到底怎么回事,朝廷反正是查不出来的,问就是几十万漕工衣食所系。

无数纤夫赤着上半身、用肩膀拖着纤绳,在富有节奏的口号之中在河岸上一步步艰难前行。

雁来站在船头,看着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不知怎么就想到了一句诗。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然后她又想起了很小的时候听过民间传说,据说隋炀帝刚刚凿通运河,第一次下扬州的时候,因为运河里没有水,干脆让沿路的百姓往河里倒油,让船只能浮起来。

当然现在雁来知道了,那只是胡编乱造的谣言,因为现在的大唐根本没有油菜,也没有用花生和大豆榨油的技术,如今主要食用的是芝麻油,产量很低,也只有富贵人家吃得起。另外就是动物油脂,但动物油是会凝固的。

可是这样的传言居然能在民间扎根,一直流传到一千多年后的新中国,足可见古代帝王的骄奢淫逸有多么深入人心。

“郝主任。”

“嗯?”

“大唐的百姓,是怎么忍得住的,这样都还没有造反?”

雁来问得很认真。

安史之乱,四王之乱,泾原兵变……造反的都是藩镇、军阀,真正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却一直沉默而温顺。

距离那场轰轰烈烈的王仙芝黄巢大起义,竟然还有六十多年。

他们竟然还能忍六十多年!

然后雁来又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