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我观雁帅行事,似有王莽之志。”

“呼——”目送雁来离开,尉迟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雁来话不多,仅仅只在关键时刻表态,但不知为何,他仍然能够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传言里都说,能够召唤天兵的她也好,被她召唤来的天兵也罢,身在人间,就只是普通的凡人。

但真正见到人之后,尉迟健只想骂一句传言误人。

天兵不可能只是普通人,她更不是。

“大王。”身边的王后提醒了一声。

雁来已经走远了,但尉迟健这个于阗王一直站在这里,其他人也不好离开。

尉迟健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身后众人,“都回去吧。”

“大王……”有人欲言又止。

很显然,虽然已经签署了自己的那一份文件,同意了安西军提出的条件,但是他们心里并不真的服气,还想再挣扎一番。

“回去吧。”尉迟健加重了语气,视线扫过每一个人。

他这是在委婉地表态,不管他们想做什么,他都不会参与,更不会支持。

他虽然保留了于阗王的名号,但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就像是大唐的虚爵那样,只有待遇和俸禄,没有国土,也没有实权。自然,他也就不需要再继续承担身为于阗国王的责任。

刚刚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他感觉难以接受,但现在,他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尉迟健是在危难之中,紧急被推上这个位置的。

于阗国的王位传承,情况也有些复杂。原本于阗国王是他的伯父尉迟胜,安史之乱发生时,尉迟胜亲自率军,跟安西、北庭行营一起入中原平叛,之后就一直留在大唐,将王位禅让给了弟弟尉迟曜。

这其中,几分是不愿回到局势混乱的西域,几分是想用王位来补偿弟弟,大概只有尉迟胜自己知道了。

总之,尉迟曜虽然继承了王位,但并不打算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在大唐国内稳定之后,上书请求将王位让给侄子尉迟锐。

但尉迟胜再一次拒绝了,他认为尉迟锐在长安出生长大,并不熟悉于阗国的风俗和事务,而弟弟尉迟曜却管理国事多年,劳苦功高、百姓诚服,因此“固辞之”。

再之后……就是于阗陷落,尉迟健在仓皇之中登上王位。

他没有受过太多继承人的教育,这些责任本来也不应该由他来承担,所以面对比父辈在位时要复杂得多的局势,尉迟健也不过是在困境之中勉力支持而已。

而且是一种无望的坚持。

如今终于卸下担子,他也能松一口气了。

说完那句话,尉迟健也不看其他人反应,转身就走。

众人见状颇觉无趣,也各自散去。

直到回了于阗王宫,尉迟健转过头,才发现跟在身边的人除了王后和三位王子王女之外,还有弟弟尉迟信。

“王兄。”见他看到自己,尉迟信连忙上前行礼。

他是跟着雁来的队伍一起回来的,却一直没找到机会跟尉迟健说话,只能等到现在。

“回来了就好。”尉迟健欣慰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你做得很好,要不是你搬来了救兵,于阗危矣!”

尉迟信苦笑道,“王兄不怪我就好。”

之前那些于阗权贵们,看他的眼神可不怎么友好。

安西军是救兵,他们的到来对于阗国内的普通百姓也确实是好事,但对这些权贵就不一定了。

怪罪“天女菩萨”,他们心理上可能还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对他却根本不用客气。

“说什么傻话?”尉迟健摇头道,“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救下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不用理会那些人的胡言乱语。”

这时王后已经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屋子里只有兄弟二人,尉迟信迟疑片刻,还是忍不住问,“王兄……当真没有一点怨言吗?”

尉迟健沉默片刻,似在思索,然后才问道,“在你看来,那位雁帅是什么人?”

“这……”

“这里只有你我二人,直说便是。”

尉迟信深吸一口气,轻声道,“我观雁帅行事,似有王莽之志。”

其实不应该说“似有”,毕竟天兵提起大唐朝廷时,言语间的那种轻视与不在意,根本没有掩饰。而在他们的描述之中,雁来对皇帝也没有任何敬意。

再看他们对西域的管理,也绝不是普通藩镇的行事。

尉迟信说完就紧盯着哥哥的脸,等着看他的反应,然而尉迟健却并没有露出任何震惊之色,任何有见识的人,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她跟天兵的行事,都能猜到她的野心必定不止于此,只不过她现在还自认是大唐的臣子,就没人会说出来。

他只是摇头笑道,“王莽岂能与她相提并论?”

“王兄似乎很看好她?”尉迟信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