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这都不报复,皇帝不像是脾气这么好的人啊?(第3/4页)
先后有了武则天、韦皇后,大唐皇室大概已经见不得“皇后”这两个字了。
唐玄宗的正妻王氏因为以符术求子被废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立后,即便杨贵妃所有待遇都等同皇后,也没有坐上那个位置。后来肃宗将在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的张良娣册封为皇后,结果也因为谋嫡被废身死。
其后代、德、顺三朝,或许是因为发妻早逝,都并未册立皇后。到了她的丈夫,干脆用一个最无稽的理由,将之定为了成例。
但郭贵妃也只是恨、只是怨,却从没想过去改。
坐上了那个位置,就是众矢之的。
普通的皇后尚且如此,何况是郭子仪的孙女?
当然,理性是一回事,人心又是另一回事。郭贵妃想了一回,突然坐起身,对云缕吩咐道,“昨日京兆府公开审案的事,你找人打听一下,越细致越好。”
皇帝当时若是真在京兆府,那场面她光是想想就要笑出声了,一定要细细听上几遍。
要不要让教坊司排上一出参军戏呢?
郭贵妃十分心动,但最后还是忍住了。虽然在大唐,写戏文讽刺嘲笑皇帝的情况也不少,但这一位的心眼可不大,而且现在估计满心的不快正要找人发泄,这种时候跟他对着干,太不明智。
可惜了。
……
伍氏来时心事重重,走时更是神色恍惚,全然没有察觉到,自己从进宫到出宫,身后一直有人跟着。
直到她出了宫门,乘上王府的马车,那跟着她的内侍左右看看,见没人留意到自己,这才挑着僻静的小路,一溜小跑,来到了内侍省的一处值房。
吐突承璀原本半躺着,见他这般模样,连忙坐直了身子问,“有消息了?”
“是,方才遂亡的乳母入宫拜见了郭贵妃。”
吐突承璀突然笑了一声,“好,好!我还以为会是郭氏的几位诰命,不想竟是遂王,好啊!”
不管是肃宗还是代宗,能在战乱之中继位,掌握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都离不开宦官的鼎力支持,所以优容内侍,也是从几代之前传下来的老规矩了。
后面的宦官一看拥立之功如此荣耀,谁不眼热?
不过拥立也是有讲究的,像是遂王这样母族显贵的皇子,他们这些内侍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功劳自然也有限。
所以要立就立那没什么希望的,那才是真正的泼天之功!
吐突承璀既然一心想干大事,这样的心思自然不可能没有。不过陛下今年才三十多,以大唐皇帝的寿命来看,距离那一天还早得很,他只需忠心陛下即可。
当然,若有机会随手布下一两颗棋子,他也不会拒绝。
若是能将遂王牵扯进这件事里,不仅前面两位皇子要感激他,只怕连陛下也乐得借此敲打一下遂王和郭氏。
是的,昨天吐突承璀跟杜佑一番商量,最后发现天兵这种无父无母无来历,在京城里没有任何关系的存在,要对付他们还真不容易。
当然了,不是这种情况难对付,而是这样的天兵难对付。
这要不是天兵,直接派人都杀了就是,来个死无对证,连个替他们说话的人都不会有。
偏偏天兵并不会真的死去,这一招便后患无穷了。
要是那位雁帅在京城,也好说。天兵能复活,可没听说她也能复活,而且她毕竟已经受封,如今也是大唐的臣子,总要守规矩。只要把人扣在长安,任由外面的天兵如何猖狂,也不敢轻举妄动。
偏偏她也不在,要是现在就闹得太僵了,她直接陈兵边境,那吐突承璀别说立功,只怕连皇帝也保不住他了。
思来想去,最后好像只有郭氏能跟安西军扯上关系。
那郭雁来可是以郭昕义女的身份接手的安西军,总要顾念一点情分的。
再说,那个以妾为妻的案子针对性太强,要说不是为了郭氏出头,也很难让人相信。
如此一来,从他们这边下手,也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昨日吐突承璀就安排了人,盯着郭家和与郭家走得近的那些人,只要他们稍有异动,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勾结外藩”的证据。
找不到是不可能的,有现成的最好,没有,吐突承璀也不介意替他们伪造一些。
不过他并不觉得有这种必要,天兵行事那般不谨慎,多少都会跟郭家有点牵扯,实在没有,派人去引导一些也就有了。
没想到派出去的人全都石沉大海,郭家那边没什么动静不说,就连天兵也安分了很多。而且,吐突承璀筛选了好多遍,天兵在长安城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居然还真的跟郭家一点牵扯都没有。
其实完全没有牵扯本身也很值得怀疑,一看就是在避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