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明公在上,妾要状告那杜宝,意欲以妾为妻!”(第3/5页)

郗士美无奈地道,“陛下若是往茶楼酒肆一行,就知道昨日的案子传得有多广了,臣想着趁此机会公审,让京城百姓知晓传言不虚,再遇到不公时也能到衙门求助,如此方能更好地警醒后来者。”

犯事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到了京兆府能不能讨得了好。

他搬出这个理由,李纯也无话可说。

昨天是他自己让郗士美严惩不贷的,郗士美用这种手段来竖立京兆府的权威,也无可挑剔。

只是这样一来,外面有那么多百姓,他这个皇帝就不方便出面了。

好在郗士美立刻就想到了解决的方案,大堂之中本来就有一扇屏风,上面画的是清正廉明的先贤,平常只摆在桌案后面做装饰。如今将屏风往前挪,腾出一片空间,皇帝和从者就能在屏风后旁听。

若是有什么指示,直接开口郗士美也能听到。

李纯本来就是来看热闹的,对此自无不满。

倒是吐突承璀有些着急,皇帝是有脾气的,也不怕当着群臣的面发出来,但当着那么多百姓的面,就不好说了。

就算发作了,隔着屏风,效果也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郗士美提前做了这么多安排,说不是防备他的谁信?他们既然有了防备,只怕到时候会淡化以妾为妻之事,毕竟原配如今还在,这事也还没发生,本来也不是案子的重点。

虽说他也做了一些安排,但恐怕用处不大。

不过转念,吐突承璀又想开了。

他这番安排本就是顺水推舟,实际上并没有耗费太多的力气,成了固然很好,就算不成,他也只是陪着陛下微服私访,来看看审案的过程解闷,于自己并无任何损失。

至于对付天兵,下回再设法便是。

……

虽然张贴了公告,不过刚开始审案的时候,来的百姓并不多,郗士美按部就班,将那些不紧要的案子先处理了。

经过了昨天的阵仗,犯事的人都很老实,不仅认了错,还主动提出了赔偿方案。

如果是玩家自己,当然不会接受赔偿,但受害者另有他人,能拿到赔偿对他们是好事,玩家也就不为己甚。

几方都肯配合,案子就处理得十分顺利。

该罚的罚,该放的放,很快就到了最后一个案子。

这时候,百姓们口口相传,来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已经将京兆府门口的空地挤满了。

郗士美一声令下,原告杜宝、被告皇甫油菜和另一位当事人张五娘就都被带到了堂上。

虽然都知道张五娘是上吊时被救下,但看到她颈上触目惊心的勒痕、白的面色和摇摇欲坠的模样,感受和听故事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群骚动起来,时不时传出来几句“造孽啊”“可怜人”之类的评语。

人们大多数时候还是同情弱者的。

也许等到案子结束之后,张五娘也会面临其中某些人的指指点点,但至少此刻,大家都认为这事确实是杜宝做得过分了。

明明是自己宠妾灭妻,真过不下去,合离也就罢了,却还要以七出之过休妻,这就是不给人留活路。

要说原因,大家也能猜得到。

合离的话,男方除了要归还女方的嫁妆之外,通常还要出一笔赡养费。

必是不想给这笔钱,才干脆把人逼死。

这就更令人不齿了。

堂上的官员没有喊肃静,围观群众的声音便一句比一句响亮,最后甚至直接对着杜宝骂他丧良心了。

杜宝面色乍红乍白,又是羞又是恼,也开口指责起张五娘,数落起她平日里的错处。结果所举事例太过苍白,大家没听出张五娘有错,只觉得杜家上下太过苛刻,于是发出了一片嘘声。

杜宝已经上头了,咬牙道,“那她偷人总不是假的,若不然,这男人如何三更半夜出现在我家,又如何会用那种不知廉耻的法子救人?”

“嘁,什么不知廉耻?明明是你见识短浅!”一直沉默的皇甫油菜开口了,“都说了那是心肺复苏!人的心脏停跳之后,若能立刻借助外力帮忙搏动、再渡给足够的空气,说不定人就能缓过来了!就像那些传奇故事中的诈尸,其实人并未死透,还有机会救活。”

这话立刻引发了比之前更加热烈的讨论。

谁还没听过几个传奇故事啊?其中确实有这种在灵堂上甚至下葬时死而复生的事。

不过以前大家都认为这是因果有报,或是阳寿未到,现在听天兵这么一解释,倒是豁然开朗了。

确实,普通人有时候也会有一口气上不来厥过去的情况。只是有些人能缓过来,有些人不能。若是旁边有人帮忙,说不定就能救回一条性命了。

这时郗士美又请出了自己找来的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