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大型任务吗?

“检校左散骑常侍,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观察押蕃大使,敦煌郡王。”郭昕将这一长串的官职念完,不由得舒了一口气,展眉笑道,“好啊。如此一来,老夫也就心无挂碍了。”

雁来正色道,“龟兹城永远都是您的家。义父先回长安去看看,若不喜欢那里,再回来就是。”

郭昕失笑,“朝廷诏命,岂可儿戏?”

朝廷会那么干脆地通过雁来的册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郭昕和一干安西老兵都会回京。

算是一种变相的人质。

虽然不确定雁来对他们有多深的感情,但这已经是雁来跟朝廷之间最深的一条联系了,她多少都会有些顾忌。

实际上雁来本人公主之女的身份,应该比这个更合适,但是朝廷那边还真没法确定她的态度。

不说咸安公主已经死了,就算她还活着,离开大唐二十年,再回来也早已物是人非。她本就是宫人所出,父亲德宗和兄长顺宗都不在了,现在的皇帝虽是侄儿,却并无任何情分。

就是公主本人回到大唐,会有什么样的待遇也不好说,何况雁来只是公主之女。

咸安公主为雁来安排的道路是投奔安西,而非回归大唐,其中想来也有缘故。

所以这张亲情牌还真不好打。

也是考虑到这些,在朝臣们的劝谏下,李纯暂时没提这事,只谈她作为安西军首领的身份。至于别的,等雁来回京,当面说更好。

总之,郭昕当年是出关容易回去难,现在是回京容易回来难,不可能由他们自己做主。

雁来却坚持道,“义父想回来,谅也无人敢拦阻。”

这是她对郭昕的承诺,一如当初她承诺他还能回到长安。

郭昕脸上的笑意淡了一些,片刻才轻叹道,“这些都是小事,不需为我如此。”

有些话,雁来不可能说出来,郭昕也绝不会去问,可是大唐、吐蕃和安西三方互市,是雁来一手推动的,这几个月天兵们为互市做了多少准备,郭昕也都看在眼里。

到了现在,一切进展顺利,又何必为了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大局?

雁来摇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

在她还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那种上位者的牺牲论调,看似是为了大义才做出取舍,可是这也舍、那也舍,到了最后,真的还有“大义”吗?

当然,她相信世上有真正的舍身取义。

但那样的人,首先舍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家人、朋友乃至是受其掌控的陌生人。

反正,雁来觉得自己可以任性一点。

郭昕这段时间一直都心不在焉,一开始雁来还以为,他是因为要回长安了,近乡情怯。但最近郭昕开始频频登上城墙,不做别的,就看着龟兹城,一看就是一整天,雁来怎么会猜不到他的心思?

他在西域生活的时间比大唐更久,这里又何尝不是他的另一个故乡?

况且不用想也知道,回到京城,必然就会身不由己地卷入权力的漩涡之中,那恐怕也绝非郭昕所愿。

不过光说这些,要说服郭昕不易,雁来想了想,又道,“况且,就算是小事,这也不是义父一人之事。”

郭昕微微一怔。

他之前就听雁来说过,所有想回大唐的人,都可以一起带回去。

郭昕离家四十年,已经做好了故人不再、风景殊异的准备,但郭氏是大族,到底根深叶茂,还是有迹可循的。可是下头那些士兵,当年应募入伍,只有少数人是为了报效家国,更多的还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来赚这一份钱粮。

他们离开的时间比他更久,有些干脆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回去之后还真不一定能找得到故乡和家人。

若找不到,这些人又何去何从?

估计愿意留在当地的少,更多的人还是想回西域来。

如果郭昕能回,他们当然也能回。

想到这里,郭昕只得道,“你想得周全,那我这把老骨头,也跟着沾光了。”

雁来笑道,“若真是迫于无奈也就罢了,既然咱们家里有这样的条件,又何必没苦硬吃?”

她已经想好了,既然皇帝召她进京,那这第三个复活点,干脆直接开到长安去。如此一来,就算那边有什么变故,玩家也能随时出手。

不过具体如何操作,还需思量。

郭昕哑然失笑,心想她越来越有一军之主的气势了。

他还不知道雁来心里的打算,但想到天兵,也觉得确实没必要委屈自己。

到了他这个年纪,就连孔夫子也说“七十而从心所欲”,自在些有什么不好?

……

一收到雁来要送郭昕入京的消息,章立早就跑去找田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