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吐蕃人的心情你们是一点不考虑是吧?(第4/4页)

不能靠武力值争取到使团名额,也就只能剑走偏锋。

看在她虽然能挑事,但也能平事的份上,雁来也就不说什么了。

……

玉门关。

自从论洛丹的大军在西州城下惨败,只有两个千户带着一支残军狼狈逃回,驻守在这里的吐蕃千户洛桑就一直十分不安。

在败军的讲述里,如今的安西唐军是不死的魔鬼,是无法战胜的恐怖存在。洛桑虽然不敢尽信,可是连论洛丹都败了,而且还败得这么惨,他也不敢不信。

大唐的军队分为镇兵和防兵,只有镇兵会参与正面作战,防兵大部分时候只负责戍守关卡烽燧,巡查可疑人员,抓捕窃贼强盗、传递军情信息之类的杂物。

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意志力,防兵都与镇兵相去甚远。

吐蕃人的军队也差不多。

驻守在玉门关的,就是一支防兵。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虽然玉门关是位置十分险要的军事要塞,但是在论洛丹战败之前,这里又不是前线,焉耆才是。

现在焉耆丢了,玉门关变成了前线,但河西却根本抽调不出镇兵过来驻守。

所以,洛桑就只能怀着不安的心情,每日里打起精神巡防戍守,同时在心里祈祷唐军晚一点来。

是的,只是晚一点,他根本没想过唐军会不来。

一旦西域的唐军缓过神来,第一件事是收复安西四镇,第二件事就是恢复与大唐的联络,而要联系大唐,就必然要拿回河西走廊这条交通要道。

最近,洛桑听说,国中终于收到了传回去的战报,已经打算往河西走廊增兵了。

于是他的祈祷又变成了,希望吐蕃军队比唐军先到。

这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从焉耆到玉门关不仅距离很远,还需要穿越十分凶险的魔鬼沙漠,相反从河西走廊过来距离更近,又都是大道坦途。

这一天,洛桑照例亲自上城头巡防,同时在心里重复那不知想了多少遍的祈祷。

突然,他看到瞭望塔上打出了不妙的信号,紧接着,有一个士兵跌跌撞撞地从上面下来,惊慌失措地叫道,“东本,有一支大军朝着这里来了?”

“大军?”洛桑心头一惊,一把抓住士兵的衣领,急声问,“有多少人?”

“大概有五千!”

这个数字,让洛桑的心跳得更快,嗓子都变得干涩起来,他动了动唇,想说话,竟然一时没能发出声音。

到底还是唐军先来了。

没过多久,那支大军就到了城下。

亲眼看到敌军赶路带起的烟尘,洛桑心中那点“也许是哨兵看错了”的侥幸立刻荡然无存。

其实玉门关内的人数并不比城外少,但是除了他手下的一个千户之外,剩下的全是负责后勤辎重的辅兵,很多都是近些年才调来的,连血都没见过。

而他们面对的,却是能以少胜多,打败论洛丹十万大军的敌人。

洛桑没有半分守住这座关卡的信心。

“投降”这两个字从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又被洛桑用力压了下去。

他没打过仗,但是也不愿一下子就投降。

就在这时,耳畔忽然听到了城下的喊话,说他们是安西军的使团,手里有吐蕃赞普下发的国书,要去大唐商讨结盟之事。

使团?国书?

洛桑猛地回过神来,重新获得了对身体的掌控,原本仿佛被什么东西黏住了的嗓子也恢复正常了。

他清了清嗓子,竭力保持着镇定,对旁边的士兵吩咐道,“放吊篮下去,让他们派个人带着国书上来,我们要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