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怎么会有人当着人家的面揭这种短的啊?(第3/4页)
从到现在徐复都没能见到两位钵阐布的面,便可知吐蕃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了。
事实上,别说钵阐布了,就是论勒赞这样的近侍官,徐复也是托高富帅的福才能见一面。平时他们都是被丢在客馆不理会的,吐蕃人也从不掩饰对大唐使臣的轻蔑。
所以徐复之前发现论勒赞对高富帅十分客气时,感觉才会那么微妙。
现在听到副使李逢这样说,徐复脸上也没有任何喜悦之意,而是面含忧虑。
众人都有些不解,“安西亦是我大唐国土,扬的也是我大唐国威,谅那些吐蕃人不敢再轻慢我等。这都是好事,中丞何故不乐?”
“唉!”徐复长叹一口气,“安西虽是大唐国土,可现在的安西军,可不是我大唐的镇兵了。”
天兵……
想到这两个字,大伙儿也明白了徐复的担忧,就算把高富帅的说辞打个对折,这支安西军的战斗力也依旧不容小觑。而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真的会老实听从朝廷的调遣吗?
要知道,大唐国内阳奉阴违甚至各自为政,根本不理会朝廷昭命的藩镇可有不少,焉知安西不是其中之一?
“诸位实在多虑了。”又是副使李逢笑道,“我们原以为安西北庭皆已陷于虏手,如今安西尚在,便是大喜之事。至于诸位的担忧,依我看,不过是杞人忧天。”
现在的大唐,就算想管西域的事,中间隔着个河西走廊,也过不去。就算道路通畅,朝廷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人来管西域的事。
只要他们依旧奉大唐为正朔,就算跟其他藩镇一样想要自治又如何?
至少那大片国土依旧是属于大唐的。
徐复本来还想说点什么,见状又按下了。这是在吐蕃,他心里想的那些事,不说能不能说出口,就算说出来也不可能影响当下的局势,反而会弄得人心惶惶,不如不说。
李逢见他没往下说,也松了一口气。
待只剩他们两人时,他才低声道,“中丞想说的是那个神女转生的故事吧?”
徐复长叹一声,“这故事既是从天兵口中说出来,便不只是传说,而是……天命!”
尽管屋里没有旁人,但这两个字出口,依然让两人生出了几分不安。
不能怪他们敏感,大唐可是出过女皇帝的,后来还有好几个想做女皇而不得的。
雁来若真是郭昕的女儿,反而好说,大不了就是封爵赐地,甚至下作一点,直接让她做太子妃,就能名正言顺把兵权收了。
但她偏偏身怀李唐血脉,反而不能像是普通臣子那样封赏。
如果天兵真像高富帅说的那么厉害,他们肯定不会只龟缩在西域那一隅之地,迟早会走出来的。而手中掌握着这样一支重兵,雁来又会甘心只做一个方镇吗?哪怕当地的军政都由她做主。
事实上,她现在就是自己做主。
大唐朝廷能够封赏给她的,除了一点虚名,还有什么?
到那时,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能做使臣的,当然不会没有政治敏感度,这事眼下与他们没什么干系,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了好处,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到时候他们也还在朝为官。
半晌,李逢道,“罢了,且顾眼前吧。无论如何,这次若当真能拿回三州之地,你我便能交差了。”
“是啊。”徐复也强自振作起精神,“接下来,就看这位雁帅的威名,够不够咱们扯起一张虎皮,办成此事。”
……
高富帅发现,论勒赞这个人能处,有事他是真给你办。
这不,第二天他就把那封白居易写的国书给拿过来了,惊得高富帅险些掉了下巴。
这还是论勒赞头一回见他露出这种表情,心里十分满意,笑道,“高郎君昨日说想看这封信,我回去之后对钵阐布提了一句,钵阐布便命人找出来了。”
“这么说,钵阐布已经看过了?”高富帅故意问。
昨天徐复拿话点论勒赞,未尝没有催促的意思,高富帅也不介意做个顺水人情。
论勒赞没有回避这个话题,反而意味深长地看着高富帅,说道,“钵阐布其实之前就已看过了,只是这几日被别的事情绊住,暂且分不出心思来处理此事。”
那“别的事情”,显然就是西域的战事了。
高富帅没想到被反将了一军,不由挠了挠头,论勒赞来得突然,这会儿也来不及开帖子等网友帮忙想回复了,他干脆说,“我们的事不急,只要吐蕃不来攻打我们,安西军肯定不会主动开战。还是两国外交大事要紧啊!”
论坛上都说了,接下来几个月不会召唤新玩家,也不会有战争,所以他说得理直气壮。
论勒赞被他的“直爽”噎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