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这还不把咱们雁帅迷死?”(第4/4页)

两人对视一眼,忽然都住了嘴。

他们都知道彼此心里在想什么,但也都不敢说出来。

龙授是吐蕃人扶持起来的焉耆王——当年开城投降的将领和前任焉耆王,都被吐蕃人干掉了。这位焉耆王虽然也姓龙,是焉耆国的王族血脉,但跟前任焉耆王只是远亲。吐蕃人选择他,原因不言而喻。

按理说,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吐蕃人给的,龙授应该感恩戴德,老实站在吐蕃人这边。

但在吐蕃人手底下干活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这些国土之外,新占领的土地,对吐蕃人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源源不断为他们提供资源,所以盘剥得十分厉害,各种乱七八糟的税加起来,基本要上交八成。

赋税重也就算了,更难熬的是,在这些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在吐蕃人的体系里,都是奴隶。即便是龙授这个焉耆王,也要忍受吐蕃将领的轻鄙、羞辱与勒索。

高压之下,自然会酝酿出不满。只是吐蕃人势大,龙授自然也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听吐蕃人的话,不敢露出半分。

但不敢露出来,不代表就不存在。

如果有机会,龙授怎么都要博一把的。

而现在,那个时机已经到了。

龟兹城已经成了气候,下一步必定就是向外扩张。而西域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唐军只能向东西两边发展。

龙授还不知道玩家已经打到顿多城去了,所以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他不想等唐军做选择,希望能推上一把,让唐军先往东边来,收复焉耆。

——有他这个焉耆王做内应,收复焉耆肯定比去打别的城池更容易,唐军很难不动心。

所以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确定唐军真的有收复焉耆的实力,别他这边刚献了城,那边吐蕃人又打回来了,那他龙授必定死无葬身之地。二是如何在吐蕃人的眼皮子底下,跟唐军联络上。

第一条,今天已经确定了。就算不能复活,天兵的战斗力也不弱,若是再加上复活……这天下会有他们守不住的地盘吗?

龙授原以为第二条比较难,现在看来也挺简单的。

唐军似乎很愿意接受俘虏,只要在交战的时候让心腹之人混进俘虏之中,就能跟着天兵回到龟兹城了。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能在焉耆城里拉拢更多的盟友,把握会更大一些。

反正他们这些别部,在吐蕃人手底下的待遇都差不多,大家也都知道自己出来是给吐蕃人做炮灰的,如果能将其他部落全部拉拢过来,把握会更大。

但焉耆王最后还是没有这么做,主要是其他部落,党项也好,白兰也好,吐谷浑也好,部落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不太好,原本是吐蕃和大唐交界处,现在则完全是在吐蕃的管辖范围之内了。他们就算有反心,也得为留在部落的老弱妇孺着想。

不像龙授,他的根基就在焉耆城。

这么想着,龙授突然有点想念葛逻禄部了。

他们的地理位置更好,在吐蕃、西域和回鹘的更西边,所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反正不管哪方势力打他们都不太容易,而且比起收拾了他们,也更愿意留下他们作为臂助,去对付另外两方,所以就算真挨打了,赶紧滑跪就是。

葛逻禄能当上二五仔之乡西域的二五仔之王,都是有原因的。

见龙授面上神色变幻不定,这个叫安文静的谋士以为他是不好开口,索性主动道,“大王,事关重大,不可随意托付,不如就让臣下走一趟。”

这主意是他给龙授出的,也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别人不放心,不如他自己去。

龙授回过神来,又惊又喜,“这……岂可让爱卿涉险?”

“能为王上分忧,臣下义不容辞。”安文静忙道,“况且臣下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此事若成,也算是大功一件,足以荫蔽子孙后代了。”

“爱卿放心,无论事情成与不成,你的子孙,孤王必当抚育,赐以爵禄,不使断绝。”

“谢王上大恩。”

“是孤王该谢你才是。”龙授取出信物交给安文静,“孤王和焉耆城上下人等的性命,便交托于爱卿之手了。”

君臣两个议定了此事,都不由转头往西边的方向看去。

不知道天兵下次来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