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烈士子……

建国初期的公安局事儿很多,方大海的每一日几乎都在繁忙中度过,过年都卡着时间点回家,这样的忙碌显然让很多同志都吃不住,不少人都累病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方大海难得当了一次出头鸟,像陆长鸣提议,增加人手。

“增加人手这个上级其

实已经在考虑了。”

下面的人工作有多忙,陆长鸣能不知道?他自己也忙的差点睡觉时间都没有了好不,也早就向上头提了要增加人手的事儿,可这不是时机不对嘛。

“咱们这样的单位,从外头招人毕竟是少数,想要增加人手,那肯定还是要优先选择部队出身的对吧!好歹思想这关能有保证。可这不是没法子调人嘛。”

说起这个,陆长鸣抬头,露出胖了一圈的大眼袋,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无奈的说到:

“有些事儿我不说,其实你应该也已经知道了,北面那头打起来了。咱们的部队也已经以志愿军的身份过去了一批。剩下的部队呢,除去各地镇守的部队,剩下的好些都开始往北面调动了,你说,哪儿的人手补充?”

方大海听到陆长鸣说这个,心里就是一颤。1打17听着是挺带劲,结果也很提气,可这一场延续几年的战争,吞噬了多少精锐老兵的性命?让这个刚刚新生的国家还没喘过气,又被狠狠地透支了一把。这也是为啥后头咱们国家穷了那么多年的原因之一啊。

方大海刚从在这个时代听到这样消息的时候,那是真的有那么一种冲动,想将自己拿系统给暴露出来,用他积攒的积分,还有那么些资产,献给这个国家,好让前线的那些英雄们能活得稍微不那么艰难些。

可想想那大军的数字,想想自己暴露后可能被解剖的命运,他终究还是退缩了。

他还是怕死啊!甚至在退缩后,还自己给自己寻了个借口,告诉自己说,自己即使全拿出来了,对整个大局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很没必要。

可再怎么找借口,对于这个事儿……他的心到底放不下,始终牵挂着。许是平日表现的有些明显了,以至于连坐办公室的陆长鸣都看出来了。

方大海摸摸鼻子,沉吟了一下,直接撇开了战争话题,抬眼问:

“总有退役的吧,哪怕是有些伤残也成啊,只要能走能跑,咱们这儿不都能用的上?”

“能走能跑的,谁来咱们这儿?问题不大的,都抢着想去立战功呢。剩下的也兵工厂、卷烟厂能去,有几个会想到地方上来的?干的活儿又琐碎,事儿又多的吓人。让部队那些人说起来,那就是黑狗子的活计。”

哎,托了果党的福了,让好好的警察在这个时代愣是落了个趋炎附势,无能的第一印象。

“可在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放心,上头眼睛不瞎,知道咱们困难,已经再想法子了。”

这能有什么法子?嗨,还不就是从公安军里开始往外调人呗,虽然因为公安军总数也就那么些的缘故,能分过来的人数也十分有限,可到底增加一个是一个,也算是能分担点工作了。

另外上头还十分灵活的启动了另外一项政策,那就是从烈士遗孤中选人,将年级合适的往公安局里塞,一来能帮着减轻公安局的工作压力,二来也算是给即将再次扛起一场大战的部队提一提士气。

你别说,这法子还是很可以的,最起码那些烈士家庭那是相当的感激和欣慰。毕竟这也算是公家单位对吧,这是政府对烈士家庭的优待,是给了他们一条新的活路呀。

只是当这些人真的来到公安局报道了……

方大海看着门口被领进来的那说是16,看着却和他14岁时差不多高矮,身形瘦弱,衣衫褴褛的小子,眼睛酸的,差点没控制住就流下了眼泪。

这,这就是烈士的孩子?走出去说是讨饭的都没人不信。烈士的孩子怎么就活成了这样?难道各地的政府都不管吗?

“管,怎么不管,可打了这么些年的仗,这样的家庭太多了。管不过来啊。再说了咱们物资有限,大部分现在还要往战场上调派,这么一来……偶尔送过去一次东西,一家人花用怎么可能够。”

是了,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据说光是能统计到的,就有2100万烈士,这么庞大的数字,对于国家财政来说,确实压力太大。

照顾的不周到倒是也情有可原。可再怎么情有可原,看到英雄的孩子落到这个下场,方大海还是心里难受的要命。

“那也太瘦小了点。这家里就没挣钱的人了?”

“有,他娘给人洗衣裳挣钱呢,可这能挣几个?他下头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养的活三个孩子。他最大,所以和你以前一样,12、3岁就出去打零工干活了。熬得太狠太苦,可不就变成这样了嘛。不过没事儿,到了咱们这里就好了,有了工作就有工资,有了工资就能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