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何老大

京城里,何家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的准备着蔡福来的婚事,而另一边,蔡福来写的那封信在他们都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到了何家老大的手里。

是的,让蔡福来说中了,人何老大确实回到了家乡。只不过不是2年前回的老家,而是才回到老家没到1年。为什么呢?因为打仗啊!带着两个孩子,还背着一罐骨灰,何老大哪怕是个厨子,能用手艺混饭吃呢,这样的时局下,想要平平安安的回到老家,那也是相当困难得。

或许你会说,逃离青岛的时候时机那么好,何老大不可能不顺手牵羊,摸点好货在身,赶路吃饭什么的,不至于没钱。可问题是,这样的乱局下,谁不知道越是有钱就越危险?哪怕何老大真的借着乱劲发了一笔歪财呢,他也不敢露出来不是?

所以有过一次逃荒经验的何老大从青岛城里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就给自己和孩子们套上了一层乞丐的伪装,还借着自己那张显老的脸,生生将自己扮成了老头子。另外还把老大这个处在最容易被抓壮丁年纪的大儿子给扮成了瞎子,这么一来……老的老,瞎的瞎,小的小,一看就是弱势群体,有几个人会注意他们?别说那些个**的人了,就是寻常混子,都不带多看他们几眼的,安全系数那是直线上升。

不过即使这样,世道在这里摆着,他们依然不能避免动乱带来的各种不方便。从青岛到老家,直线距离都将近1500里,靠着一双脚,本就走的艰难,再加上不是今儿这里闹土匪,就是明儿有大军要经过的各种闹腾,那更是一步一个坎。

所以为了避免危险,何老大每隔一段距离,就回寻个稍微大些的镇子之类的地方,停下来几天打听消息。若是遇上外头乱的厉害的时候,他更是立马去租个不起眼的房子,然后换一身还能见人的衣裳,去各个饭馆酒肆后厨打杂。

他会做出这个选择,一来是为了挣点路费生活费,二来则是看中了这些地方的消息灵通程度。只要在这样的地

方待上一两个月,用心打听的情况下,一般周围的情况和势力分布就能弄的明明白白。这对于他领着孩子平安回家是很有好处的。

靠着这么走走停停的折腾,老实说,能在1年多的时间里,平平安安的避过所有的战乱和危险,带着孩子们回到家,何老大的能力绝对属于一级棒的。

而到了家里之后,他也不是没想过赶紧给何毛柱送信什么的。可问题是,一走数年,老家的房子已经败落的不成样子了。半拉院子基本已经成了废墟,这还怎么住人?怎么过日子?

所以啊,作为长子长孙,作为父亲,他首先要做的,除了将自家媳妇葬进祖坟,就是赶紧的将家业重新拾掇起来。毕竟他儿子也已经大了,眼见着就到了娶媳妇的岁数,哪怕是为了结亲容易些呢,也要将家里的脸面撑起来不是?

不过这重整家业,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的。经过了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看到了各路势力的你争我夺,何老大很清楚,我党得天下基本已经成了定局了。

人心所向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可真的做到了,那就是大势所趋,果党是再无翻转的可能了。

可我党是个什么政策呢?何老大根据这一路走来的各种传闻来看,那就是为穷人说话的部队。既然这样,那么他这手里的钱财……哪怕是为了以防万一呢,也不好露出来了!而没钱还想重整家业,这难度……

何老大除了重操旧业,开启他乡村大厨子的职业路途,那是在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什么?买地?呵呵,他回家还没来得及想这个呢,就听到了附近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的事儿,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会自投罗网白花钱?倒是这逃荒+逃难的人设让他给来来回回的夯实了好几回。

什么?乡下村子里还需要人设?那怎么不要,不仅要,而且还操作起来挺费劲呢。不信?来来来,看看我们精明的何老大是怎么操作的啊!

那老宅子不是塌了一半嘛,嘿,正好,本来他还愁,家里砖瓦的房子在村子里太显眼呢,如今省事儿了,将其中两间拾掇拾掇,凑合着先住着。然后其他的砖瓦收拾到一边存放好,摆出想修又没能力的摸样,看一下村子里其他人的反应。

咦,好多人都来问他们什么时候修缮房子?说要来帮忙?

帮忙就不用了,不过有人问倒是挺需要的。因为何老大正想借他们的嘴巴往外送消息呢。比如说这逃荒一路上的艰难,比如说他家丢了闺女,死了媳妇的凄惨,比如说这为了回家,他一路经历的艰难等等,反正捡着让人难受的说。不说到闻者流泪,听者红眼,他绝不停嘴。

等着这些都传出去了,将自家有多惨都弄得人尽皆知了,那接下来……接下来就该挣钱修房子了呗。当他真的住得惯那倒了半边的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