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进货了?……

不管买了多少,方大海最后能在明面上带回去,却绝对不会多。没法子,身份在这里摆着呢,收入也透明的很,他要真买多了,怕是立马就该有人查他经济来源了。不过即使这样,他带回去的东西依然让同行的人吃了老大一惊,回到院子的时候,也让整个院子的人看傻了眼。

“我说大海啊,你这是……去进货了?”

就没见过买个海带干都能买回来一麻袋的,这是准备吃到什么时候去?这东西一片可是能发出一脸盆的。

“陈大娘,您要是我,见着了那边的价钱,怕是也会这么买。”

“价钱?怎么的,便宜厉害了?”

陈大娘一个寡妇,能养大儿子,还能精明的再方大海欠钱买房的第一时间就果断出手,为自家谋划下了和方大海家一样的三间房,从根子上来说,那绝对是个对价格很敏感,又很有长远眼光的人。

这样的人听话音的本事自是十分了得的,一下就抓住了方大海言语里的关键。

“可不就是便宜厉害了嘛,就咱们京城三分之二的价,您说,要不要多买点?不说各家分分能省多少,就是拿着当土特产送礼,也能少心疼几分不是。”

你要这么说,那还真没做错了。别的不说,这会儿院子里但凡是听到这价格的,不就都动心了嘛。哦,陈大娘还是头一个。

“哎呦,那可真是大实惠了,没说的,大海啊,大娘先要个2斤,节省些,都能顶得上一个礼拜的菜了,还不怕放。”

“关键是不怕放,要是保存好了,放到下半年没菜的时候拿出来吃,那才滋润呢,大海,也给我称量2斤。”

“我家5斤吧,人多就是耗费多些。”

“3斤,大海我要3斤。”

看看,这不是,他那麻袋里一共才带回来了50斤,这一下就已经去了10斤出头了,再加上自家和何家那边的份,最后能余下的,都未必够其他听到消息的人过来分的。更不用说他心里琢磨着,还要给于大庆他们留一点呢,要这么算,那就更不够用了,许是还要他从空间里再偷渡点出来才够。

“你这一趟还真成了进货的了。”

虽然方大海对于邻居们从他这里买便宜货不以为意,甚至还挺热情,可何雨兰却十分的心疼方大海的辛苦。这么大老远的,坐着火车,将这么一麻袋的海带带回来,即使是公安,买票比旁人容易,能有座位。那也是很费力的一件事儿。

“这一路不累啊?你同事就没说你?”

“说什么?他见我买的便宜,跟着也买了一堆呢。可见我这事儿干的,十分正确。”

方大海从何雨兰的心疼的眼神里,大概看出了他对邻居们这一句谢谢,就占便宜的事儿有些不高兴。所以笑着说到:

“看我多聪明,一分钱没花,邻居们的人情就全赚到了,多划算。”

都说堂前教子,枕边教妻。他和何雨兰虽然还没圆房,可到底住在一个屋檐下。就凭着到了京城后,明明中院就是二叔家可以给她庇佑的情况下。何雨兰依然守着这个家,不顾自己童养媳的身份在街坊邻居面前会低人一等,也要帮他照顾弟妹。有些长辈该教的,大人才懂的事儿,他就要一点点的教会她,让她能更自如的在成人的世界里生活。

“噗嗤,要这么说,确实挺划算。只是有了一就有二,以后你再出差,看着吧,他们肯定还会撺掇你这么干,到时候你可有的累了。”

何雨兰还是很聪明的,眨眼间就明白了方大海的意思,不过她也有她的道理。而且说的还很有可能发生。不过对于这样的事儿,方大海也自有应对。

“不说我以后出不出差,只说这样的带东西……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寻到便宜货的,也不是什么东西,各家都能需要的。”

一直带东西?呵呵,那也要看他愿不愿意,只要

他不想,有的是法子推脱。谁还能勉强他不成?这根本不用担心。

“二婶在家吧?捡出5斤给二婶送去。对了,我包里还有2斤大虾干,这也是二婶要的。”

“包里还有?”

“那当然了,你当我就带了这么点?那地方,不是我说,好货是真多。”

说起海边的美味,方大海下意识的砸吧起了嘴,然后一脸可惜的看了看何雨兰,满眼都是:你没吃到真是亏大了的表情。

“要是你们能一起去就好了,你不知道,我在码头上看到的鱼有多大,好家伙,最大的一条,光是脑袋,就有脸盆大。”

“哇,这么大的鱼?这可怎么吃啊?”

你看,要不说方大海一直都不愿意换媳妇呢,多合拍?说到鱼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吃,吃货属性展露无疑。

当然了,对于食物,这个时候的人其实基本都很在意。所以方大海在出差后的难得休假里,到处送海带干,就没遇上一个觉得不好的。恰恰相反,还让不少人对于这些能泡发出一大堆的干货,兴起了大兴趣。比如于大庆就是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