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3/5页)

不管她要做什么,在她心里,自己始终没那么重要,这个认知让康熙心渐渐往下沉。

方荷下意识想要后退,但康熙并未松手,只是深深盯着她,不想错过她的任何表情。

方荷用手撑在他身前,努力仰起头,含笑道:“我与皇上琴瑟和鸣,自然见不得后宫的妃嫔们一辈子都活在无望之中蹉跎,想要给她们寻个出路,这不算过分吧?”

康熙冷笑,“若不过分,你为何不敢与朕提及?”

“不是您教我事缓则圆的道理吗?既要徐徐图之,自然得一步一步慢慢走,提前将所有隐患都掐灭在摇篮里。”她摸着鼻子,笑得愈发讨巧,小小声道——

“自然也包括您……”

作为大清之主,康熙再清楚不过,百姓们知道得太多了,与统治江山无益。

方荷见康熙皱眉,难得也知道他不高兴的点在哪儿。

她收了笑,表情认真许多,“爷,世人愚昧,敬畏皇家,短时间内也许于朝堂有利,却于国祚昌盛无益。”

方荷给康熙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又道:“虽大清如今强盛,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忙着争权夺利,欺上瞒下,故步自封,难道皇上要指望他们让大清繁盛吗?”

“如若百姓始终蒙昧,国家的人丁增长乃至生产力都原地踏步,早晚有一天,大清所瞧不起的海外蛮夷也许就会后来居上,用刀枪撬开国门,让大清河山千疮百孔。”

康熙拧眉,“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过来的,他们始终都是蛮夷,怎敢来犯!”

方荷撇嘴,“端看罗刹和准噶尔就知道,您不会以为只有他们有狼子野心吧?”

康熙:“有大清铁骑在,他们不足为惧……”

方荷打断他的话,“那是因为有皇上在啊!”

“皇上英明神武,可您能保证,继位的新君乃至几代以后的君王,都能如皇上这般吗?”

这不是拍马屁。

都用不着好几代,他孙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今大清的强盛全靠康熙壮年时期足够清明,他年老以后……不提也罢。

康熙听出来了,方荷还是对太子不满。

他松开方荷的腰肢,拉着她在桌前坐了,定定看着她。

“你现在兴女子学堂,将来是不是还要在后宫封赏女官?果果,朕私下里可以纵容你,但朝堂之事不可。”

“你……”他难得迟疑了下,眸底的暗色却越来越深。

方荷像是知道他要问什么,笑了,“您是想问,我是不是觊觎太子的储君之位,想替自己的儿子争夺皇位吧?”

康熙不置可否,“你想吗?”

“想也不想吧。”方荷思忖了下,坦然道。

“太子在朝堂上的表现如何我不知道,但他如今在朝堂外的所作所为,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好皇帝。”

她笑吟吟望着康熙:“您知道我的性子,我不会主动挑衅任何人,但我会替胤袆创造最好的环境。”

“至于想不想争夺,要看胤袆自己,我不会做主他的人生,他若有那个能力,我不会阻拦。”

康熙的眉心皱得更紧。

他对胤礽还算满意,毕竟是他亲手教出来的孩子。

不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御下的本事,乃至与朝臣们往来,保成都还端得起太子风范。

至于私下些许瑕疵……人无完人,孩子嘛,慢慢教就是了。

储君之位若动摇,亦会动摇社稷,他再喜欢胤袆,也不曾生出替换太子的心思。

他凝视方荷黑白分明的眸子,“你对太子不满,为何不告诉朕?”

“你只告诉朕不想叫人进宫,如今女子学堂规模如此浩大,诸多事宜你也不曾跟朕说,果果,你是对太子不满,还是……”心里始终不曾在意他。

但他能感觉得出,方荷是喜欢他的,只是她对自己,没有他对她那样深的感情。

作为皇帝,这样质问的话,到了嘴边,却耻于问出口。

方荷理直气壮道:“我与太子起争执,不过是小打小闹,您两不相帮也算公平,如果我跟您告状,您是申斥太子,还是要让我隐忍退让?”

前者,就变成天家父子矛盾,后者,这位爷纯粹是好日子不想过了。

“谁的男人谁心疼,我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又怎么舍得叫您为难呢。”方荷眼神里透露出些许俏皮。

“等什么时候我扛不动刀了,再找您也来得及!”

康熙:“……”她还想扛刀??

不过方荷这不假思索的话所透露出的情意,到底是打消了康熙心底的些许不虞。

许是察觉自己太好哄,他没好气地点点方荷额头。

“朕就怕你跟在御花园一样不管不顾,到时候还得朕来给你擦屁股!”

方荷笑着上前拉他,故意扭胯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