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5页)
景嫔和宜妃想了想,确是这么个理儿。
就跟吃东西一样,自己吃和跟别人抢着吃,完全不是一个滋味儿。
于是景嫔这边叫人掐住想要入学的口子,宜妃则通过堂嫂,暗地里安排好了与郭络罗氏交好的人家,摆明了车马,高调去争抢入学试的资格。
令太后下懿旨开张的女子学堂,学的还是太皇太后大为推崇之事,甚至还能聆听太皇太后的语录,这对普通旗人来说,入学不亚于面圣了。
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机会见到皇帝老儿啊!
如今只需要叫家中女眷去学堂里,若然得了好成绩,就有机会替宫中贵人办差,说不定还能改换门楣呢。
旗人多居于内城,都在宗人府记档在册,就算是身无长物,穷得叮当响,也不可以做买卖,典屋卖田,丢了旗人的脸面。
对于这些人而言,家里出个女官,四舍五入都等于天上掉馅饼了。
与郭络罗氏交好的一些门户不算高的人家,为了攀上郭络罗氏这棵大树,只恨不能敲锣打鼓告诉旁人,怎么得到入学试资格。
再加上先前有入学堂机会,却被自己反悔作丢了的那些人,只短短几日时间,女子学堂前就人满为患,变成了京城一大盛事。
提前入京赶考的学子,并得了旨意入京贺万寿节的文武百官,一时间都格外好奇。
出去一打听,不得了,京城有这样的好事儿,其他地方怎么可以没有!
这会子可别说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那是承太皇太后遗志,效仿太皇太后,好成为大清儿郎更贤惠的贤内助啊!
同样的事情,换个名头,立刻就叫人追捧起来。
方荷的初衷就是让天下女子都有机会入女子学堂,只不过一开始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只能先从秀女开始。
京城内毕竟还是旗人多。
可外地则不然,如若外头也兴起女子学堂,正是打开这道口子最好的机会!
她和景嫔见缝插针,叫人不动声色宣传女子学堂的好处,引得动心之人越来越多。
很快,万寿节大宴上,请求皇上也在外地兴女子学堂的声音渐渐壮大。
康熙自无不可,方荷那计划里所写的‘招商赞助’一事,他格外感兴趣!
他当即以此事乃昭元贵妃所为,实属孝心可嘉,更堪为天下女子表率,当得女子效之的名义,在九经三事殿当众下旨,晋方荷为皇贵妃,赐封号为蓁,着选秀结束后再行晋位大典。
而后,女子学堂一事便由皇贵妃主办。
与贵妃不同,皇贵妃是副后,有受封大典,到时接受所有内外命妇的朝拜。
怎么说呢,文武百官们意外,又不算太意外。
他们意外的是,皇上竟在万寿节这日晋了昭元贵妃的位。
可从未有过妃嫔能得此殊荣,这是让皇贵妃抢皇上自个儿的风头啊。
更不用说这个蓁字的封号。
皇贵妃也不是都有封号,即便有,多沿用贵妃时的封号,甚至晋位后失了原本封号的也大有人在。
‘蓁’字乃硕果累累,茂盛永存之意,比‘昭’字寓意更贵,轻易不会用于妃嫔封号。
因为这个字世人知道最多的便是‘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这首《桃夭》相传乃是夫妻对唱之歌。
皇上用这个字,就差大声嚷嚷‘朕视皇贵妃为妻’这句话了。
至于不算意外,那是因为皇上早前就在朝上提起过,要晋方荷的位。
即便后头再也没提,可内务府和礼部的动静,也瞒不过所有人,起码东宫和索额图、明珠他们早就知道了。
大宴后,索额图找着机会,避开人进了澹宁居。
“殿下!”索额图见太子还摆弄那劳什子的棋谱,脸瞬间就黑透了。
“过不了几个月,您就得叫延禧宫那位蓁娘娘了,您怎么还坐得住!”
皇贵妃统摄后宫,皇家庶出阿哥和公主要尊称其为蓁额娘。
即便嫡子胤礽,贵为太子,在规矩礼法上可以直呼皇贵妃,可为表尊敬和对皇上的孝心,也得喊一声有半母之意的蓁娘娘。
胤礽将一颗黑子重重落在棋盘上,面无表情。
“不然孤难道要去嘉荫殿,求汗阿玛收回旨意?”
今日宴上,晋位圣旨一出,几乎所有人的招子都不忘往他这里瞟一眼。
有人兴奋,有人幸灾乐祸,真正为他担忧的,一个都没有。
就是索额图,也不过是为赫舍里氏的荣光,又何曾真正考虑过他的感受重不重要。
索额图皱眉,“如今却不是殿下自扰的时候!”
“她以女子学堂向太皇太后尽孝的功劳得晋位,那这女子学堂,咱们就必须得叫她办不下去!”
“如若出了岔子,她想在大典上接过金册和宝印,也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