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4/5页)

“李德全,传朕的旨意,朕尝着湖广送过来的荔枝不错,让人通过水路送去畅春园,给太后尝尝。”

李德全应下来,转身就要去负责这事儿的曹寅那里传旨,走到一半了他才反应过来。

不对啊,皇上什么时候下旨请太后去畅春园的,不是在宫里吗?

这话传到曹寅耳朵里,他都不心惊了,反而眼神火热起来。

大阿哥再三拉拢,太子也派人过来传话,隐约意思就是叫他想清楚了,可别投靠错了人。

先前曹寅只是发愁,明面上,他除了皇上,谁都不会效忠。

可他也不想得罪太子和大阿哥。

皇恩难测,他替皇上处理过太多不能为人所知的阴私,万一兔死狗烹……他总得为曹家考虑。

所以他本打算暗地里给大阿哥和太子些甜头,谁也不得罪,给曹家多留一条路。

现在曹寅突然就想通了。

皇上还年轻力壮,太子又太着急,大阿哥嘛……不提也罢,将来还说不准呢。

贵妃才刚生了小阿哥,等这位小阿哥长成,那才是好时候,而贵妃的喜好他很清楚。

他就不信贵妃对那个位子没兴趣,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在这位小阿哥懂事之前,他就做个纯臣又何妨!

曹寅派人通过水路送荔枝北上后,再碰上大阿哥和太子派来的人,言辞便明白了许多。

他跟大阿哥说:“索中堂一直盯着微臣,只等拿微臣的短,微臣即便再多难处,好歹一家子老小都在,总有解决的时候,实不敢麻烦大阿哥。”

他跟太子派来的人又说:“微臣深受皇恩,连同曹家上下,生生世世都只会为皇上鞠躬尽瘁,实不敢有任何其他心思,只是……唉,微臣也有自己的难处,还望太子别误会微臣对皇上的忠心便罢了。”

胤褆一听是索额图在其中捣鬼,都不用明珠分析,就知道是太子阻碍他拉拢曹寅。

新仇旧恨,让胤褆连明珠的劝都听不进去。

他可以不要那个位子,但他也绝不会叫胤礽坐上去,若真有那天,他才是没了活路。

胤褆找到明珠,言辞凿凿:“这回,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胤礽听了底下人禀报,对曹寅倒是很满意。

曹寅现在效忠皇上,将来他登基,曹家自然就会效忠他。

可听曹寅的意思,是受到了大阿哥和明珠的威胁,他也恨得牙痒痒。

老大那个莽夫想做什么?

胤褆仗着自己是长子,暗地里谋算要夺自己储君之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如今连他(未来)的钱袋子都想染指,若他再忍下去,等胤褆彻底拿下兵部,早晚有那狗东西给他使绊子的时候。

为君之道,自然是先下手为强!

胤礽将索额图叫了来,咬牙切齿,“孤要让老大滚出兵部!”

明珠曾经也贪过,对那些贪赃枉法的门路熟悉得很。

胤褆知道,他手里早就捏着索额图跟江南盐商来往的证据,不过是要放在关键时刻用,才没拿出来。

胤褆直接将这些证据捅到了曹寅和康熙面前。

巧的是,太子跟他心有灵犀。

索额图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兼太子太傅,又是保和殿大学士,在吏部和兵部也都任职过,对明珠手底下人做的那些勾当也知之甚多。

他将明珠带胤褆与大臣结交,甚至私下里往来的证据,也呈送到了御前。

随行下江南的大臣们,哪怕是御史,也都没工夫去想贵妃奉太后去畅春园到底是怎么回事了,都眼睁睁看着明珠和索额图再次撕咬起来。

准确来说,是大阿哥和太子互相捅刀子,其他人则生怕趟了浑水,避之不及。

分属两派的官员也频频带着对方的错处上奏,折子如同雪花一样飞到了康熙案头。

康熙始终按而不发,直到回銮,进了畅春园,康熙也始终没给两派官员递上去的折子批复。

直至六月中旬,康熙在朝堂上说,要大办昭元贵妃之子十五阿哥的百日宴,两派又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一派说好不容易有了新阿哥,又是贵妃所出,自当大办,该开保和殿举办国宴庆贺。

一派说,国宴乃是嫡子规制,贵妃之子连半个嫡子都还勉强,若开保和殿,实属打储君的脸面。

九经三事殿内吵得跟菜市场一样。

康熙依然不急不躁,只含着笑问——

“胤褆,胤礽,你们两个怎么想?”

胤褆和胤礽两人都沉默。

胤褆其实不愿意叫个跟他闺女一样大的崽得那么大的脸面,胤礽却不介意昭元贵妃之子以国宴规制办百日宴。

胤礽平静开口:“儿臣以为,十五弟为贵妃所出,也是乌库玛嬷走后第一个出生的阿哥,百日宴自当办得体面些,开保和殿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