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6/6页)

等回到乾清宫,看见曹寅他才稍微高兴些。

“叫你早些回来,你竟敢拖到年后才启程,朕看你是念着乾清宫的板子了。”

曹寅在皇上面前一点都不见外,嘻嘻笑着打了个千儿。

“这奴才可就委屈了,奴才可是为了给万岁爷请回来一个能人,这才迟了些。”

说完,他就把周培公几番修改过的条陈呈给了梁九功。

康熙打开一看,很快眸底就露出了精光。

「草民深感有负圣恩,每愧不敢眠,竟徒劳困囿己心……实不应当。」

「直至离荆门访友,得遇拓达小友,妙语生花,启草民于谈笑之间……」

「草民以为,高丽与罗刹,应异而待之……高丽无理,大清国强,自该扬大清威名,亦可震慑漠西。」

「罗刹地处偏寒,亦非百姓乐居之地……不妨虚实诈之,稍加退让,缔结盟约,再待良机,处置家贼。」

……

康熙仔细看完周培公的条陈,高兴得连喊几声好。

“朕知培公才思不输明珠,奈何当初在莱登受挫,性子又过于耿直……朕当时忙于水师之事,没顾得上,想起来便遗憾。”

等到事情过去,周培公官都坚持辞了,他身为皇帝,礼贤下士也得有个度,却是无法强行要人回来。

“如今他可算是想通了。”康熙笑着点点曹寅,“你小子总算还做了点好事,那就由你跑一趟。”

“你替朕传旨,封他为……盛京右司郎中,兼任按察使一职,令他坐镇瑷辉城,辅佐佟国维和索额图与罗刹谈判一事!”

曹寅赶忙讨饶:“奴才就知道,您就知道心疼宫里的娘娘们,肯定是不会心疼奴才的,所以啊……”

他露出个促狭的笑,“奴才提早就把培公给请来了京城,多亏了扬州府一位老道帮着劝了几番,培公瞧着倒是比先前知变通了些。”

康熙来了兴致,“哦?培公归乡后的际遇倒是不凡,不管是乡野小子还是得道高人竟都被他碰上了?”

“朕南下的时候,倒没见着几个奇人,就光见着气人的了。”

说完,他心底猛地怔忪片刻,眼神下意识想往角落转,但微微一顿,到底也没去看。

曹寅丝毫没发现,只以为是说江南那些不懂事的文人呢,露出个谄笑。

“奴才不辱使命,如今江南盐引法已成,那些望族和文人世家还不如盐商在江南的话语权高,往后您再南巡,再不必生一肚子气咯。”

康熙不动声色笑着点头:“好,若还碰上叫朕生气的,到时候朕就扒了你的皮做灯笼!”

等曹寅告退后,康熙一个人在弘德殿坐了会儿。

在晚膳之前,他带着魏珠去了景仁宫。

魏珠有些不解,这也不是孝康皇后的冥诞,皇上怎么突然到景仁宫来了?

直至进了景仁宫,康熙并未往主殿去,反倒绕去后殿的东偏殿。

一进门,魏珠就愣住了。

偏殿内全是他阿姐曾经用过的物什,就连那扇被茶水泼脏了的屏风也在。

他脸色煞白,抖着心肠在门口就跪下了。

私藏御前物件,哪怕是放去了乾清宫外库,也是犯规矩,被打死也喊不了冤。

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也不知道干爹有没有被连累……

“朕记得,今日应该是你阿姐的生辰,对吧?”康熙并未有算账的意思,反倒淡淡问。

魏珠愣了下,赶忙磕头下去,“回万岁爷,是。”

芳荷生于三月十三,康熙是三月十八,他平静地点燃了三炷香,插入了无字牌位前的香炉中。

他们也算有缘,只可惜情深缘浅。

方荷生前不曾为自己庆贺过生辰,他在她死后才知他俩生辰只差五天。

“你去门外守着。”康熙淡淡道。

等魏珠在门口站定,康熙特别平静地看着那牌位,觉得自己有许多话想说,张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再开口,话里的意思叫魏珠惊得后背全是汗。

“荷儿,朕……放下了,陵寝内的骨灰,朕叫人取出来,撒在了京城外的山上。”

她像个小地鼠一样闯进了他的心窝子,却也一直向往着外头,是他一直在强求,也该放她自由了。

“朕得承认,还是有些不甘心,有时恨不能你只是逃了,哪怕是躲起来逍遥快活去了,好歹此生我们……”他话稍稍一顿,脸上露出点无奈的笑意。

“只怕你就是还活着,以朕的身份,此生也得辜负你。”

“所以朕将你从妃陵送出来,放你离开,也好叫你这小混账念朕点好,等朕来生不做皇帝了,咱们再续前缘,可好?”

香烟袅袅,直至最后一缕烟雾散尽,殿内始终寂静无声。

康熙笑着点头,“你不说话,朕就当你答应了,朕也不必再惦记着你,只盼来生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