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6页)

林辰叫人把马车安置好,顺便去喂马,引着二人往里走,脸上还有点委屈呢。

“而且咱们客栈里不光住着舒坦,每到了饭点儿,还有节目提醒大家用膳呢。”

“这价儿非常良心了,按我们老板的话说,我们这都不挣钱,最多就挣个口碑。”

“哦?你们东家是本地人?”周培公感兴趣地问道。

北方人都称呼主家为东家,只有南地某些地儿,才管商号的东家叫老板。

林辰目光闪了闪,笑着点头:“可不是,我们老板就是仪真县人,原本跟着家人在扬州府。”

“后来家里人去世,就回来老家守着老宅过活,又不想坐吃山空,这才起了个营生。”

周培公听着林辰说话,很放松地踏入了客栈。

一进门他和周二就闻到了好闻的花草香气,叫二人都不由纳罕。

南地哪怕没有北方冷,这时节普通人家也养不起鲜花,这主家老板倒是有本事。

也没看见有鲜花,只柜台和与之相对的小高台上,摆着些普通的万年青盆栽,哪儿来的花草香?

周培公年五十三,十九岁便做了官,才致仕不足两载,以他多年为官的城府,也没急着问。

眼见林辰能说会道,还一脸委屈,周培公失笑之下,叫周二先去交了对方要求的十两押金。

他气定神闲坐了下来,等着对方说的汤圆和赠送的小年饭。

等周二回来,汤圆并着四喜丸子,将军过桥,水晶肴肉,拌千丝,龙须春卷,还有一大碗文思豆腐汤,把桌上摆了个满满当当。

负责上菜的伙计笑道:“今儿个我们的汤圆里有彩头,贵客用的时候慢些吃。”

“若得了彩头,今儿个咱们就送贵客一场好戏。”

周培公失笑,他做官多年,甚至连宫中的大宴也有幸参与过,什么好戏没看过。

周二也只念叨:“那还不如给我们免些房费来得实在呢。”

伙计嘿嘿笑,“我们老板说,叫贵客高兴是应当应分的,可也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您就当花一份儿银子买了双份的舒心,四舍五入也等于省钱了不是?”

周二:“……”

周培公被逗得大笑,“好,那我们倒是要看看能不能吃着彩头了。”

“要能得着彩头,好戏无所谓,老夫倒想与贵东家喝上一杯,天涯比邻处得遇有趣之人,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方荷饿得不行,去后面偷吃刚炸好的小银鱼去了,掀开后门的帘子进门,就听到了周培公的话。

她好奇地探了探脑袋,看到一个蓄着中长美须的老人家,瞧着气度不凡,颇有些像方荷曾经见过的那些官员。

她立刻又把脑袋缩了回去。

除了县令这种小官,其他当官的她敬谢不敏。

虽然她印象里没这人,但万一有人见过她在康熙身边,她却没注意到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到了,前几天她竟然做了跟康熙亲嘴儿的梦。

气得她醒过来就给自己一嘴巴,直骂自己没出息。

好不容易要开始过逍遥日子了,只要稳住能够躺平的收支,她马上就给自己和梁娘子选合适的小哥哥带回家,只盼着最好下辈子跟康熙都别再有任何孽缘。

方荷把负责往屋里端菜的半大小子樊易喊到身边。

“你来,待会儿你去跟林辰说,叫他打探打探,两位客人是做什么的。”

这群小孩子都是在北蒙没了爹娘的孩子,也不想要曾经的名字,既已新生,干脆都跟着方荷如今的姓改了名字。

樊易闻言,清脆应了一声,进门把菜送进一层他们用餐的小包间,就跟林辰说了。

等人到齐,留了一个先吃过的伙计在外头候着,其他人都准备开吃的时候,林辰才匆匆自外头进来。

他凑到方荷耳边:“应是当过官儿,我溜须的时候他们都没否认,只说已经是白身好几年了。”

“我看那老头儿身上有点郁气,应该没说谎。”

方荷微微松了口气,那就行。

好几年前原身还窝在御茶房,就算那客人能进宫,也肯定不认识原身,就更别提现在乔装过的她了。

放心下来后,方荷便开始张罗着叫大家先吃汤圆。

她起身,毫无老板包袱地挓挲着胳膊,学林辰那样撅开别人,先给梁娘子、娜仁和自己抢了三碗。

一坐下,方荷就摩拳擦掌,舀起一个汤圆就往嘴里塞,含糊着催促。

“快快快!谁先抢到彩头,谁接下来一年发大财哦!”

“哟,我吃到了!”有人突然扬声道。

方荷刚撑起来的小脸儿更鼓了,她赶紧咽下汤圆,“谁?谁欧得这么不做人?”

众人:“……”欧是啥意思?

林辰哈哈大笑,指着外头,“是那位周护卫,人家要老板陪着出去喝一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