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第3/4页)
而这十余丈的距离不仅可以用火油浇灌,以火攻战胜敌军,更可以在城墙的夹缝之中布置弓手以及自动连发的机关弩暗器,上方的每一方城墙都至少设有三个弩箭激发口,一旦敌军侵入,便会箭如雨下。
第三重城墙上方还有断龙石,砍断铁锁断龙石就会立刻落下,将通向城内的道路死死封住。
那个断龙石是当初都城建造之时从别地运送过来的,精挑细选,重达十万斤。
大燕建潮八百年以来这断龙石从未落下过。
袁遥确信,这断龙石就算落下了,也抵挡不了武国军的火炮。
他非常走运,得到了皇帝姬麟的赏识,被派来驻守主城的城墙,而另一位守城大将谢擎则被派去驻守北面的城墙。
姬麟和谢擎都认为,武国军极有可能从北面或者东面的城墙开始进攻,因为那不是南面的正门,如果强攻的话会容易一些。
在国军仅余三日就能到达宿阳的时候,袁遥觉得是时候动手了。
他指派可以信任的将士,暗中对着第二道瓮城里面的石灰粉浇水,令其受潮,这样它就会失去作用。
然而浇水的士兵一个没控制好,水放得太多让石灰放热了,滚滚的烟雾从缝隙之中升起,一下子引起了另一支驻守城墙的士兵的注意。
等袁遥听到信的时候,负责浇水的那几名士兵已经被严密关押了起来。
负责看守宿阳正门的将军名叫陶慧。
原本正门是谢擎看守,姬麟把谢擎调去北面城门,于是正面城门的看守工作才落到了陶慧手中。
待袁遥匆匆而至去找陶慧,他神色紧绷,心中已经盘算着推谁去将这个罪名给挡下来了。这个罪名,他身边的副将担得,亲卫担得,但唯独不能他自己来担。
因为他是主将,没了他,里应外合之际就功亏一篑了。
罪名是一时的,只要熬过这三天,等武国大军兵临城下,破开城门,占领宿阳,那顶替了罪名的人未尝没有活命的机会。
他已经派人给手下的李将军送了口信暗号,她只需一听就会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也是他们早就商量过的。
若要成大事,怎会没有牺牲?
然而感到牢房之时,袁遥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士兵并没有被严刑拷打,只是被关了起来。
陶慧好整以暇地坐在牢房外头的一把破烂椅子上,身边一个人都没跟着,桌子上只有一道烛火在燃烧着。
“我告诉手底下的人,是他们这几个人巡逻太累没地方休息,所以在城墙上撒了几泡尿,没想到城墙年久失修,已经漏了缝,流了进去,所以引发了石灰起烟。”
陶慧看着袁遥似笑非笑。
袁遥如蒙大赦,但是又担心这是陶将军在诈他的话,于是只是一味装疯卖傻,假装不觉。
“太不像话了这些人!都怪我军纪不严,险些酿成大错!多谢陶将军替我管教下属,我回去一定赏他们二十军棍,免得他们再出大纰漏。”
陶将军脸上的笑意更加浓郁了,她道:“那将军把你的人给带走吧。”
……这、这么容易?
袁遥愣神了一瞬,立刻唤来外面的亲卫,让他们把牢房里面的这几个士兵给带走了。那几个士兵贼眉鼠眼地互相瞅了一眼,然后又瞅了瞅袁遥,一言不发地走了。
袁遥选这些人当然也是有讲究的,个顶个的大胆,而且追随他多年都是可以信任的。造反的活儿,他真不敢交给别人干,免得自己也被人给供出来。
陶将军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袁遥把自己的下属都给带走了,脸上笑容未变,似乎一眼看穿了袁遥的试探。
“人都还给你们了,还要再怀疑我的用心吗?”陶将军道。
袁遥疑神疑鬼,还是不敢轻易接她的话,赔笑道:“将军替我的下属揽下了这个罪,没有处罚他们,在下心怀感激,武国军大军压境,守城布防刻不容缓,这般纰漏却是出自我的手下,实在是让我汗颜。若是没有陶将军,只怕陛下要罚我了……”
“陛下怎会罚你呢?听说袁将军这几日回城之后风头无两,陛下提拔你还来不及呢,不然也不会把看守主城城墙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你来做了。”
陶将军温声细语,言语似乎毫无攻击力,可是字字意有所指。
“实不相瞒,其实在下也对袁将军钦佩已久,只是将军一直在外征战,而我一直担任守城之责,职务不同,一直没有交谈的时机,现在你我二人同守一门,未尝不是一种缘分。既然是缘分,那在下也想抓住机会与袁将军结识一二,说不定我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便如亲朋至交了。”
袁遥听着她的话,神色渐缓,于是也温声笑道:“陶将军真是谦虚了,其实在下也早就听过陶将军的名号,只听你担任守城将军以来忠尽职守,从未出过纰漏,料想是一个极其严谨尽责的人,我袁遥一向爱与这样的人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