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这理所当然将他敬为领导者的态度让苏归也不禁一愣。
只一刹那间,他就明白了袁遥的心思。
他让袁遥起身。
烛火摇曳的中军帐之内,二人相对而立,寂静蔓延,只待一句话将其打破。
“你想要效忠武王吗?”苏归望着他。
袁遥声音铿锵有力:“是!属下愿效忠武王,助武国成就天下伟业!”
“好。”苏归颔首。
准备好的劝服的说辞一个都没用上,袁遥自己早就做好了决定了。
看来先前说袁遥偶尔会不识大局的评价有些偏颇了,关于大局,他其实看得很清楚。
“大将军,那信鹰飞那么快吗?我日前刚刚发出了信,应当明天到武王手中才对。”袁遥小心地试探,想要知道武王的态度。
“王上同样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才,派我来问你愿不愿意归顺。当年在军中,你我相处多年,我了解你的秉性,也觉得你投靠武国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就过来了。”苏归道。
袁遥垂下头,声音略有些伤感:“大将军,其实如果当年大将军离开大燕时问我等副将愿不愿意投武,我觉得应当有至少三成的人都愿意追随将军吧。”
可是苏归直接走了,毫无预兆,悄无声息。
等他们这些下属再得知苏归的消息,他已经成了武国的镇国大将军,和大燕一刀两断了。
苏归的旧部,只有一少部分遭到了清算,大部分都得以保留。
袁遥起先有些疑惑,后来恍然惊觉,苏归没有和任何人深交过,除了在战场上之外,他们私下并无联络,虽然他们这些苏归的直系下属非常敬佩他的用兵之道以及为人,然而却对苏归本身并无多少了解。
宿阳就算想要清算苏归的下属,也根本找不到把柄,就算他们查个底儿朝天,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苏归只有战场上的亲信,没有朝堂上的亲信。
但确实有人被处理了,因为苏归背叛了,朝廷总要杀些人以儆效尤。
“抱歉,我有我的理由。”苏归眼神歉然,“还有多少人活着?”
“原本有不少人活着,可是这些年战争打下来,我们分散各处战场,伤亡甚众,大多人都……”袁遥苦笑一声,“主战场的战况,我只是知道个大概,不知道具体阵亡的都有谁,料想应当剩下不多了。”
他眼神像火苗一样燃烧了起来,“将军,我想投效武王。”
“你想直接离开燕军吗?”苏归问他。
袁遥听出了话外音,神情一凛,立刻拱手:“王上有哪里用得到我的地方,还请将军直言,但凡能做,袁遥万死不辞!”
“你是否有收拢军队人心?”苏归又问,“若你对你手下将士吩咐反攻宿阳造反,他们是否会直接听从你的安排,对你毫无质疑?”
袁遥思索一阵,缓缓道:“禀大将军,若是普通士兵,他们对我十分信服,相信跟着我能吃饱饭,能打胜仗,也能有机会活下来,他们会听我的。在领他们打仗的时候,我一直没有刻意强调过让他们效忠燕皇。”
苏归切中症结:“那么你手下的副将呢?”
“大约有半数愿意听我的,剩下的人各有顾虑。”袁遥道,“大将军,您是想让我直接返回去进攻宿阳吗?”
他真的在思考这么做的可行性,首先他这一支军队进入宿阳是不会有人防备的,他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城中之后再发动兵变。
只是伤亡不会小,如果损伤人数过多,那个兵变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被压下去。
“不,只是打个比方罢了。或许需要你那么做,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以那种粗陋的方式。”苏归道,“但我的确希望你返回去,潜伏在大燕腹地,等待着接应武国军,或给予后方燕军沉重一击。”
袁遥听明白了,“若此事是武王所急,也是将军和武国所需,末将愿意竭尽全力,助武王成事。”
“注意你手下的副将们。”苏归点到为止。
该劝服的劝服,该处理的处理。
袁遥沉思后权衡道:“大多数人心有顾虑,并非是忠于皇帝,而是担心自己的亲人遭到清算。如果我带领军队暗藏后方,不大肆宣扬我等投武,他们亲人得保,或许不会抗拒武国招安。”
“好,此事你自己判断,我信你的眼光。”苏归道,“切勿感情用事,小心低调行事。”
他稍微思索了一会儿,“你觉得姬麟那边召你回援的几率大吗?”
“他已经在召我回援了。”袁遥苦笑,“只是我不想折在战场上,还不如一直待在梁国战场这边,起码胜算大一些,所以便用战局胶着难以应付梁国攻势为由,劝说姬麟放弃让我军回援,他听了。同时姬麟觉得如果武国攻了过来,似乎可以拿我当第一道屏障,于是就不急着让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