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第2/3页)
“好,太好了!多谢陛下!”梁王热泪盈眶,当场跪了下来对着不知道什么方向磕头。
吴英心里面已经有点小不耐烦了,他道:“宁泰城路将军带领的那一支军队颇为顽固,听说武国人已经在那里攻打了半个月了,路将军分毫不让。”
“是这样……”梁王愣了愣,“大师是想让我们这场战争快点结束吗?”
“这对你对我都有好处……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梁国军队伤亡情况如何?”吴英赞许的点头,而后询问,“粮草还剩下多少?”
梁国人口三百万,各国流浪过来的流民有至少有三十万,加上本国流民,这数字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这大部分流民都被武国分化并镇压了,如果抛弃土地被占领的情况不提,梁国的情况反而稳定不少……
作为一个大国,三百万人口算是稀少,但是二十年前梁国刚刚经历了伐梁之战,那时候全国上下血流成河,元气根本就没有恢复。
梁国所能征到的军队数量最大也就是六十万。
他们派出了二十万军队去攻打大燕,剩余的全部守在梁国。
战争已经持续了四年,马上就要五年,民间已经无兵可征。
守卫睢丘的军队还有十万,分散各地的军队加起来,大约也只剩下十多万……
梁王翻看着战报,面对吴英的询问,支支吾吾汗流浃背,没有办法说出准确数字,因为下方的人还会瞒报伤亡。
他结结巴巴说:“大约……兵力已经折损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只是说着好听而已,因为这三分之一的兵力,战斗力到底还剩多少也是个未知数。
吴英听到这不确定的回答,手也是一抖,打量着这位梁国名义上的君主。
“罢了,这也不重要……”吴英眉头紧锁,“武国这稳扎稳打的打法,是要完全消化掉梁国的人口,不然如果他们真想灭掉梁国,恐怕两年到三年足矣。武国军队现在兵力多少?”
“这,有些难算。”梁王更是满头大汗,“他们也在我们梁国的土地上征兵练兵,如果把我们梁国参军的人数算成他们武国的,那这个数字,恐怕要超过八十万……”
此话一出,吴英眼角抽了一下。
八十万其实已经是保守的说辞了,武国五百多万的人口,强令征兵的话,其实满可以凑出来七十万军,再加上他们占领梁国得到的兵,破百万不是说笑的。
阻止武国扩张的是他们的粮草数量。
听说武王曾经在朝堂上说了个九字方针:广积粮,聚民心,缓称霸。
广积粮自然是趁这几年的间隙多囤积粮食。听闻那些蝗灾泛滥的城池,蝗灾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如果没有赶上战争时期,军队除去练兵之外,还会在田间地头种田。
武国进攻梁国,但是武国大后方的安全却是有保障的,这也是稳定的粮食来源。
不管是梁国郢国陈国还是姜国,都已经归顺了他们,甚至武国的军队中就有这些国家的人。
差点忘了,如果把这几个国家的人口和军队也算上,那么武国军队破百万就是妥妥的,这还说保守了。
这么庞大的军队,怪不得他们要稳扎稳打。
至于聚集民心,吴英听说武王在各地开办学堂,梁国先王的亲孙女姬初寒亲自编撰图书,甚至还上台讲课。
各种惠民政策也是缓步推行中。
武王为了加强自己的影响力,还专门来到了被武国军占领的梁国城池中,微服私访体察民生,与百姓交谈。
不管这是不是为君者在装样子,反正该做的人家都做到了。
最后一步缓称霸则更毒。
吴英知道自己家陛下推倒人类王朝之心到底有多么急切,还聚集多国军队攻打大燕。
武王就是想让大燕的力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再攻破梁国,接着攻打大燕,最后渔翁得利。
现在大燕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只剩下少数军队还在苦苦支撑。
其中最强的一支军队就是袁遥所带领的象兵部队,他们击退了梁国军不说,竟然还试图追击反攻梁国,而不是回援大燕,这其实有些蹊跷……
吴英收回乱飞的思绪,脸色沉了下来,对着梁王道:“削弱武国军队的目标,终究是没有实现啊,他们这是以战养战。”
“本王已经用尽全力了……这个国家,这种情况,没有多余的兵,也没有多余的粮,下面那些人竟然也敢不服从本王,不思报国,实在是……”梁王赔笑。
“罢了,罢了,对方好歹也是死了不少人的,战争还是伤元气,只是他们的损失比不上我们的损失罢了。”吴英又是叹了一声,“梁王还有何事,若没有,在下便回去了。对了,上次西南那边进贡的那批瓜子滋味不错,再给我府上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