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两千多年间, 平均三百年左右转世一次。

这个时间当然并不绝对,中间肯定会提前转生或者延后转生的情况。

商悯走路的步伐停住了,她就这么站在路边, 不自觉开始沉浸在白皎的过往中。

她第一世转生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家族,这个小家族和她的母家白家有着姻亲关系。

这个时候天柱刚刚伫立,大地上的秩序还非常混乱, 各种灾难横行。粮食短缺,瘟疫洪水接踵而至。以往这些灾难有圣人在前面顶上, 洪水来了就施展法术牵引水流,如果发生了旱灾, 则可以在天上布雨,瘟疫当然也不是问题。

但是现在圣人已经没有了,人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那一年正值灾年, 各地发了大洪水, 有一个年轻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人族首领, 后来他成了第一任人皇。

白皎在六岁时第一次觉醒自己作为妖的记忆, 那时她的父母已经在大洪水中丧生。

她找到了自己提前藏好的蛟躯精血,吞服了下去,恢复了自己的部分血统,随后独自离去, 在山林之中隐藏。二十年后她完成了三次褪鳞,再度出山,发现人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里有了新的秩序,皇帝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存在, 镇压着整个人族的气运,而人族的气运又和天柱封印相关。

于是年轻的白皎做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决定, 她要杀了人皇。

如果她成功了,也不会有今日的白皎了。

那个时候人族气运正盛,天柱封印也稳固。皇帝贤明,臣民景仰,在这样一个时代,当然没有机会推翻天柱,甚至白皎一靠近人类的都城,就会被冲天而起的气运光柱震伤。

那个时候的她甚至感到了绝望。

上古时期,人族气运昌盛,但是与妖族分庭抗礼,远没有到如此强大的地步,天柱似乎把气运这个无形无质的东西实体化了,它变成了结界,变成了护城河与城墙,牢牢地守卫着在里面生活的人。

人族生活得越好,越是团结一心,气运就越是凝聚,潜藏在地底的龙脉也就越发昌盛。

经过漫长的思考后,决定从分化人族开始努力。

然而只能说白皎思考了,但是没有思考全面。

她认为要调动人类分裂很简单,只需要把最大的那个首领给杀了,剩下的人就会自动开始夺权。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她专门找了一个比较兴旺的小家族,把族长给杀了,果不其然,族长的几个后代还有其他几个家族主事的长辈乱成了一锅粥,夺权的夺权,分家产的分家产,很快这个小家族就分崩离析。

理论获得验证的白皎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尝试,这次她把目光瞄准了一个拥有十座城市的小国。小国的人口只有五六十万,她在国君外出打猎之际杀了国君,很快这个国家也陷入了内乱。

原来要颠覆人族的政权这么简单,只需要不断杀人就好了……

很快白皎发现她的这个判断错得离谱。

没有办法前往人类的都城,那么她就收买人去刺杀,如果收买不管用她就用妖术迷惑,在连续失败了几次之后,有一次她终于成功刺杀了人皇。

然而皇帝的继承人很快上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在人族的王朝留下过多的波澜。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她又尝试了几次,偶尔会刺杀成功,但大多数情况下会失败。在这个年代,捉妖术的传承还没有完全消失,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异样。

也许是因为她动手次数太多,暴露了自己,还没等她下一次出手,人族的灵官们就找了过来。

白皎这个时候积攒的妖力还是太过弱小,而那些敌人就像疯狗一样,不断地围追堵截,在受了重伤之后,白皎不得已换身重修。

接下来的几世白皎吸取了教训,认为人族之所以昌盛,就是因为他们团结一心,而她只能单打独斗,所以她决定寻找有灵智的小妖将他们点化。

有灵性的兽类何其稀少?她找了那么多年,也没找到几个。得力下属更是稀少,只有一只猫头鹰,一条鲤鱼,一朵食人花,还有一只狗熊……

她也在不断地学习人族是如何做事的,想要参透这偌大王朝的运行原理。

在白皎奋斗的时候,白望月其实始终都在。

但是她在做的和白皎在做的并不是同一件事。她是在帮助白氏族人强大起来,让族人的血脉随着姻亲关系扩散四方,好为她们的转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两姐妹也不是没有产生过隔阂。

白望月对于人妖之争的态度过于抽离,既不站在这一边,也不站在那一边,白皎和她争吵过一次,质问她是不是根本就不想推翻天柱。

白望月本想沉默以对,但是她点了头,承认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