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我能感觉到, 在北地停留的妖魂越来越少了。”

又一处城池,商悯和苏归立在城中最高点,俯瞰着下方低矮的民房。

星星点点的灯笼烛火点缀在街巷之中, 偶尔会有窗户透出暖黄色的光,人们在屋中休憩,似乎平静且安然。

但是在不久之前, 城中并不是这样的。

妖魂正在从北地出逃,十方鼎大阵对他们的威慑力实在太强。

尤其是人族不仅布阵, 还会拉着鼎中的妖魂游街,不仅游街, 而且还会去各个城池巡回展出,一些比较聪明藏得比较好的妖,看到这种情况也吓破了胆。

这么多同胞都被抓了, 十鼎大阵迟早会布置到他们的藏身之地, 大鼎会自动吸纳妖魂,就如当初的天柱一样, 他们逃无可逃!

在恐惧的驱使下, 许多妖放弃了自己好不容易夺舍的躯壳,选择飞去更遥远的地方谋求生路。

也不是没有妖选择在大阵落成之前摧毁各种礼器,可是他们哪里知晓人类工造业的厉害?

只是将工匠杀光就行了吗?人族有数不清的工匠。将熔炼礼器的模具和工具摧毁就行了吗?这些东西的图纸就在那里,每个城池都有备份, 随时可以造出新的。

哪怕工匠死了,剩下的人无非是造得慢一些,他们还可以学,还可以继续锻造。

把城门上那些擂鼓敲击编钟的士兵杀掉呢?人族最不缺的就是人, 随机挑选一个城中百姓锻炼锻炼力气,也可以立刻上任擂鼓。

那么把负责祭炼大鼎的捉妖师杀了应该就行了吧?很可惜, 依然不行。

学会捉妖术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大鼎的祭炼方法又堪称傻瓜操作,只要符文画对了,趁着天相祭炼,基本上就错不了,无非是效用好和效用差的区别。

效用差那就多祭炼几方大鼎,根本不是问题。

铜矿和铁矿不够用,就将以前铸造的无用的礼器和摆件重新煅烧,熔成大鼎。

那些妖魔绝望地发现,要想阻止武国除妖,恐怕只有一个办法——将所有的武国人都杀光。

哪怕是最蠢最笨的妖,也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他们选择逃。

逃到武国人触及不到的地方,逃到人族人心涣散的地方,逃到一个国君贪图享乐,朝堂宛若死水的国度。

“郑国县镇官员上报,各处已然出现妖迹。”商悯念出今天刚刚从奏折上看到的情报。

“居然这么快?”苏归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看来妖魂扩散至全部的诸侯国,可能就在这一月之间了。”

天下局势陷入了诡异的静和难耐的烧灼。

最典型的要数郑、宋、赵三国。

赵国按照原本的估算,可以在四个月之内完成练兵出兵。然而宋王一纸结盟书发来,赵国便与宋国结盟了,二国要组成联军,合力攻打大燕。

宋国大肆征兵,战备至少需要半年,想要练出更多的兵,则需要一年的时间筹备,如此一来,赵国便不好单独出兵,以免枪打出头鸟,落入势单力孤的境地。

随后郑国也收到了宋国的结盟书。

商悯控制着郑王郑潇召集朝臣,似模似样地讨论了一番,最后象征性地连续招人议事,纠结了大概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下发王令,宣布与宋国结盟,二国摒弃前嫌,一同出兵,共抗大燕。

至此,三国联盟已成……啊,也不对,应当是四国联盟。

武国也加了进来,只不过武国既不出兵援助,也没有办法跨越梁国屏障把物资送过去,所以只是摇旗呐喊助威。

郑国也在郑王的命令下开始大举征兵。

三国军备如火如荼,一看就是奔着灭燕的架势去的。

如此大的阵仗,周边小国瑟瑟发抖,生怕自己成了绊脚石,被巨人一脚碾碎。

可正因为阵仗如此之大,各国不敢轻易动弹,这才让局势陷入了诡异又焦灼的静默。

三国疯狂扩兵的同时,大燕也在扩兵,然而在谭国战场灰溜溜撤兵以及皇位更替频繁,导致大燕军队上下应战意愿十分低迷。

皇帝姬麟使尽任何手段,用尽任何办法,都没有办法挽回衰落的民心,各家各户逃兵役之事屡有发生。

他万分恼怒,心一狠,发了一则史无前例的圣旨:凡有逃兵役者,举家连坐,同罪论处,十户为一邻,若邻户不及时告发逃兵役者,同样连坐。

至于逃兵役者是什么刑罚?腰斩。

逃一个兵,至少要死几十个人。

商悯知道这个圣旨的一瞬间,就觉得姬麟简直是自掘坟墓。这太严苛,太酷烈,只会激起民众反抗之心。

如果他不撤销这个命令,时间再久一点,说不定民间真的会有起义。

还有一项更加隐秘无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