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三月末, 武王诏书以前所未有之势传遍天下。
诏书上所表达的消息只有一条:鬼方部落天柱已破,天柱之下曾经镇压百万妖魂,现在妖魂悉数逃窜, 恐对各国百姓产生巨大威胁,还请各国拿出最高规格应对此事。
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与诏书一同流传天下的, 还有几十万册《捉妖全策》。
它随着武国的商队走遍四海,撒遍各国。
众多百姓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开始尝试修炼。
而可笑的是, 诏书刚一开始流传,梁国便跳出来指责这一定是武国的阴谋诡计, 大家不要被骗了!如果鬼方的天柱倒塌,这也一定是武国的手笔,谁让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攻打鬼方?
《捉妖全策》更是被梁国定性为邪书邪法, 凡是私藏此书秘密修炼者, 以叛国罪论处。
郑国和宋国并未禁止此书传播,却张贴了一个布告, 凡是修炼捉妖全策有成者重赏, 可直接入司灵一部为官,食官府俸禄。
他们的政策是跟着武国来的。武国在商悯继承王位没多久的时候就已经下发了这个王令,只不过商悯规定得更细。
凡确定有资质者,免费入学宫深造, 享五等俸禄,全家免一年税收。学有所成者,四等俸禄,一村免一年税, 可上任灵官。大成者,三等俸禄, 免一县赋税,举家可迁入国都朝鹿,得官府赐宅。
商悯也不是冒冒然发下了这个王令,这事儿她是在赵国实验过的,重赏之下的确发现了一些人才,举国上下修炼捉妖术的人也多了。
彼时商悯在前往北地的路上,郑留刚也带着白小满化身回到了郑国的国都。
郑王对郑留爱搭不理,直接无视了他,就连他回宫也没有立刻召见,只说让他先休息几日,改日再召。
就连在郑国王宫当差的宫女太监也不大待见郑留。
一个公子在自己的国家能否得到重视,取决于王的态度。郑王这么做摆明了是在打郑留的脸,完全没把他放在心上,也不在乎他为质宿阳的功劳,跟随苏归奔波战场的劳苦,就连和武国联姻这件事情,也没有让他的地位上升半分。
“你大姐也太小家子气了,表面功夫都不做。”商悯不客气地评价她,“这王确实该做到头了,怪不得你当时能夺她的位。要是你夺不了她的位,我才要惊讶呢。”
“这话是在夸我吧?”郑留摸摸下巴,不确定地说。
商悯:“别怀疑,是在夸你。”
郑留把这话在心里品了几个来回,既感到舒爽又觉得郑潇作为对手确实太低级……就比方说她前几十年不夺父王的权,是因为不想吗?摆明了还是因为做不到啊。
朝堂上那些臣子见风使舵,投靠郑潇,郑潇自己的收买占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郑王老了,压制不住朝臣了,朝堂新贵想要崭露头角,然而跟随老郑王呼风唤雨的那群老臣也不愿意退下位,新的朝臣一看这没指望,他们得给自己找下家……
于是郑潇忍了几十年,在即将把自己忍成变态之际夺权成功。
五十岁才开始政变,这水平可见一斑。
而且她不觉得自己是手段不行,也不觉得自己之前没能夺权是因为自身的退缩,更不承认她之所以得势,本质是因为她父王老了,而下一代能当王的都被她用各种阴私手段杀干净了。
左看右看,众人只能推举她。
不可否认郑潇确实有能力,但是她现在是郑王了,她只能与他国的王作对比,而她相比其他诸侯王真的优秀吗?
“你大姐是靠什么方法让大臣投效她的?”商悯问。
郑留言简意赅:“钱,权,地位,美人。”
通俗易懂的四件套。
“那你那个时候是用什么手段说服大臣们,让他们投靠你的?”
郑留抹了把脸,低头小声道:“钱,权,地位,美人。”
商悯一言难尽地望着他。
这四样东西非常重要,而且非常通用,是所有人都会追求的,人们向往为官便是为了这四样“俗物”。
可若是人人眼中只有俗物,最后就会变成只看利益的野兽。
“说多了都是借口。我那个时候还年轻,本不必如此急功近利,可是我被迷花了眼。”郑留道,“一个王驯服下属,不应该用直白的利诱,以这种手段聚集起来的人心是最容易散的,所以那个时候,武国摧枯拉朽,一路攻破了国都。”
“我太想成王,以至于忽略了所有。根基、百姓、臣子、上下风气,我看到了,但我选择无视。”
那个时候的郑国已经成了一个糜烂的窝。
上层的奢靡是难以想象的,风气也早就坏掉了,享乐之风盛行。
郑留选择了最省事也最快捷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