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长阳君注意到了一件让她心惊的事。
商溯对赵素尘的信任, 远远超过自己的亲弟弟商泓。
许多事情他只会对赵素尘交代,却不会对忠顺公提起分毫。
他与赵素尘是君臣也有亲情,不仅存在兄妹之谊, 两人还有着相近的治国抱负。可是商溯对商泓……好像只有君臣之道。或者说,他们的君臣之道远远压过了兄弟亲情。
长阳君几乎是看着赵素尘长大的。
赵素尘和商溯从前是真的没有君臣之别,后来到了武国, 赵素尘沉稳了一些,处事手段也与以前有了不同, 可是长阳君估量,商溯与赵素尘顶多是三分君臣, 七分情谊。
商溯是个极其重感情的人。
到了忠顺公这里,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根本就是七分君臣, 剩下三分才是情谊。
长阳君眼皮跳了跳, 宁愿是自己想多了,可是事实摆在面前, 她没法视而不见。
若问原因……
武王之死另有隐情, 甚至是武王主动选择了去死,赵素尘不太愿意多说,或许是不到时候。连赵素尘这个“外姓人”都知道商溯离世的谜团,商溯的亲弟弟却对此一无所知。
一切皆因长阳君随商泓进府后, 对方说了一句:“王兄劳心劳力猝然离世,武国正值多事之秋,没法为君上接风洗尘,还望您……”
后面商泓说了什么客套话, 长阳君几乎没再听了。
……劳心劳力?他竟然说劳心劳力离世?
赵素尘知道她不是外人,所以肯对她吐露一二分武王离世的实情。
商泓不吐露实情, 是根本不知道实情,还是他认为不能全然信任她这位从宿阳过来投武的长阳君?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赤裸裸地暴露了一件事——商溯不信任商泓。
他既没有告知商泓他为何而死,也没有告诉他长阳君为什么过来投武,连商悯的事情,商溯也保留颇深,几乎半点都没告诉商泓。
如果商泓知道长阳君可以信任却依然对她有所保留,则映射出了另一件事——商泓在戒备着长阳君。
长阳君是铁打的王党,可以预想的是她只会支持自己的亲外孙女商悯当王。
商溯没有将这个亲弟弟当做托孤重臣,真正的托孤重臣是赵素尘。
这充斥着戒备的兄弟之情……
朝堂上关于赵素尘僭越专权的质疑……是有谁在背后当推手吗?
长阳君不动声色,克制住起伏的心绪,再抬头时眼睛已经含了泪花,就像一个普通老人那样悲叹道:“悯儿生死未卜,我担忧至极,却没办法使上半点的力,听赵右相道,许多人都信了宿阳的说辞,说悯儿是被谭军劫持了……”
商泓知不知道悯儿失踪另有隐情?如果他知道,又想如何应对这纷纷扰扰的流言?
长阳君等待对方的回答。
“王兄离世前已经将信发至谭国,要求他们归还公主,我三日前也起草了信,希望能收到回应,不管是拒绝还是答应,都好过没有消息……若是拒绝了,对方总该提出条件才是,把悯儿劫走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商泓眉头皱了起来,“君上勿忧,我相信悯儿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归来。”
长阳君不说话了。
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商泓对商悯都做了什么事毫无察觉,商溯对他的防备竟然深到了这种程度。
不过这似乎也没什么可指摘的,长阳君自己知道的也不全面,悯儿不会事事都对她说,这是对他们一家人的保护。反而是赵素尘看上去什么都知道,也什么都参与了。
长阳君知道自己不能再问了。
要是继续问下去,她只能直接问出:“如果悯儿久久未归,忠顺公待如何做?”
如若商泓觊觎王位,这样的问法无异于撕破脸皮,现在还不到时候……
“忠顺公”,这个封号乍一看非常平常,各个诸侯国说不定都有个封号带忠或顺的王侯。可是这样的封号,配上商溯对商泓的防备,便显得不同寻常了。
再看看他们长女的名字……实在是让长阳君坐立难安。
到了这一辈儿,武国王族不怎么排字辈了,不像之前几代起名喜欢从水、从玉,可是“元慈”这个名儿在一众小辈中有些不同寻常,王族起名都是有讲究的。
悯儿单名“悯”,商元慈就该直接叫“商慈”,怎么还特意加一个“元”?商溯在大学宫的化名叫“元洄”,带个“元”……
商溯用封号警告自己的亲弟弟安分守己,商泓特意给自己的女儿取了这个名字,祈求兄长心怀慈悲别对他们家赶尽杀绝?
长阳君想得一愣一愣的。
这兄弟俩到底有什么龃龉,赵素尘更清楚。
但是她不着急。
既然赵素尘不着急,那么她又何必着急?她看出来了,赵素尘目前需要尽力做的只是平衡朝堂,尽量将矛盾压制,或让它延迟些时日再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