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3页)

他忍不住又亲了亲孟跃,理直气壮:“你我夫妻,告过祖宗天地,通传天下,再是名正言顺不过,我亲亲我自己的娘子怎么啦。”

孟跃心头发涩,面上却笑起来,“不怎么,如阿珩所说,名正言顺。”

顾珩双眸愈发明亮,忽然身侧一阵拉力,他只觉天旋地转。

下一刻,他仰躺床上,孟跃坐在他腰间,朦胧的光影下,孟跃眼如水波,婉转多情,“今晚换个花样。”

顾珩喉头一滚,当下有了反应。

床帐内传来一声轻笑,随后跟着含糊解释,很快都化为暧昧的低吟。

次日,孟跃遣红蓼出宫,与刘生联络,寻找妇疾圣手。

没想到当日红蓼折返,一同的有刘生,还有一名女子。

“民女陶素灵,拜见皇后。”

孟跃吩咐左右:“来人,赐座。”

陶素灵受宠若惊,她仍跪在殿内,向孟跃道明来意。

当初孟跃将玉佩留与陶郎君,若是陶家有难,可凭信物求援。

没想到陶素灵拿了信物,一路北上,而究其原因,是她并不想如千万女子一般,嫁人生子。

“民女虽愚钝,但心向医理,惟愿此身全心全意投身医道,还请皇后成全。”

孟跃心有所动,“你的医术是谁教的?”

陶素灵意外,没想到皇后不怪她私拿玉佩,反而问起旁的,她稳了稳心神,“不瞒皇后,民女的医术皆赖翁翁所传。”

孟跃将手搁在案上,“你来为本宫诊脉。”

不止陶素灵,孟五娘和红蓼也惊住了,陶娘子年岁轻,哪里比得上宫里的御医。

陶素灵告了一声冒犯,上前为孟跃号脉,她面色严肃,不复胆怯。整个人的气势都发生巨大变化。

想想也是,真正胆怯者,哪敢离家北上。

一盏茶后,陶素灵收回手,向孟跃一礼,“脉象所看,皇后内有寒邪,以致月事不调,难有身孕。”

红蓼和孟五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惊喜。

谁也没想到这样年轻的娘子,是真有本事!

孟跃面上不漏分毫,只是问:“可有法子治?”

陶素灵神色犹豫,欲言又止。

孟跃缓了声,安抚道,“无事,你尽管说。”

陶素灵跪地礼道:“回皇后,民女听闻宫中搜罗大量医书,若皇后肯允民女翻阅,民女估摸有四成把握。”说完,她神情惴惴。

四成把握很低了。

没想到皇后眉目舒展,亲自扶她起身,“本宫不但允你随意翻阅宫中医书,你有疑问,尽可请教宫中御医,只要你治好本宫旧疾,令本宫有孕,即刻入太医署。”

不等陶素灵推辞,孟跃又道:“你若无心官职,本宫也会尽全力支持你投身医道。”

这话说到陶素灵心底,她跨过千万里,求到孟跃跟前,就是为此。

皇后知她懂她,不枉她冒这回险。

陶素灵心中涌动万般豪情,郑重许诺,“民女一定全力而为,不负皇后。”

孟跃颔首,命红蓼将陶素灵带下去,殿内的刘生这才得以开口,“皇后,您的身子……”

“从前冒进,落了病根儿。”孟跃几句话带过去,转而提起孟九,“她身子重,你派人多看顾些,留意临盆时间。”

刘生应是。

宫里突然多了一个医女,并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恭王那边打听到陶素灵籍贯,他不知内里缘由,还以为陶素灵又是孟跃招揽的人手之一。

一个丫头,成不了事。

又数日,探子回报,周家人进京了。

恭王甚为满意:“陈府富贵,女儿女婿锦衣玉食,却让丈人家吃糠咽菜,怎么说得过去。”

恭王看向探子,漫不经心抚着自己指间的的红宝石戒子,“你知道该怎么做。”

“是,王爷。”

屋外日光烈烈,苍翠碧叶间,蝉鸣声声,是夏日独有的风情。

恭王看着树干上不断鸣叫的雄蝉,取了手上戒子掷去,沉闷一声响,戒子和雄蝉先后落地。

恭王冷笑,“纵你废除宵禁,掩盖御史死谏一事。但你心腹生事,你是大义灭亲,还是包庇属下呢?跃儿——”

恭王想想那个画面,就头皮发麻,浑身愉悦的发颤。

帝后又如何,非叫你们不得安生。

风吹树叶沙沙,蝉鸣一时愈发激烈,仿若应和。

转眼数月,孟九生下一子,宫里流水般的赏赐进入刘府。

孟跃亲自探望,眼下天还热着,孟九坐月子很是难受,她看着孟跃,臊红了脸,“屋内馊臭,恐污了皇后眼。”

“不妨事。”孟跃小心翼翼抱着孩子,随即命人打开一点窗子,嬷嬷迟疑,孟九道:“听皇后的。”

忽然,孟九看见屋门人影晃动,“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