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年三十上午,孟五娘提着年礼回了孟家,开院门的是孟二丫的小女儿,甜甜的唤了一声姨娘,主动接过礼盒,迎着孟五娘进屋。

孟母向孟五娘身后看,很是失望:“跃儿不来了?”

孟五娘道:“阿姊下江南平乱,功劳颇大,是以陛下和太后留她在宫中过年。”

这事孟泓霖早打听到了,可惜他去孟府只见到孟五娘,没见到孟跃。

堂屋内坐满人,话题始终围绕孟跃,一会儿感慨孟跃少时瘦弱,如今却成了女将军,多么不可思议。一会儿畅想宫中过年是如何盛大。

孟二丫眼珠子转一圈,对孟父道:“我没念过书,但也晓得天地大皇帝大,爹娘大。四妹妹怎么也不把爹娘带去享福啊。”

屋内顿时寂静。

孟父黑了脸,斥道:“一堆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闲的没事就滚回屋。”

半点情面没给孟二丫留,孟二丫当即扔了手中瓜子,红着眼回屋,把门关的震天响。

崔怜芳眼里闪过一抹愠色,瞥了孟泓霖一眼,借口回屋了。孟泓霖紧跟其后。

回了屋,崔怜芳再也忍不住,“你说你把这人招来作甚,半点忙帮不上,尽托后腿。你能不能把他们送走。”

“你以为我不想啊。”孟泓霖嘴里发苦。他明里暗里对孟二丫说过多少次了,他二姐脸皮比他还厚,就是不走。

他难道还能把人撵出去?

他直觉这样做了,坏了名声,往后别想见到孟跃了。

晌午时分,孟二丫没事人一样出屋门,一双筷子舞的虎虎生风,把好肉都拣她一家人碗里,孟五娘拿着筷子,夹也不是,不夹也不是。

崔怜芳气道:“二姐姐,这还有爹娘在,你把肉夹走了,爹娘吃啥。”

孟二丫啃着鸡肉含糊道:“爹娘平时吃香喝辣,不缺这一口。不像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

孟父 “嘭”地一巴掌拍桌上,碗筷都震了震。

孟父好面子,孟二丫却把他脸面踩在地,就踩没明说他苛待女儿。

孟二丫的丈夫和儿女低着头不说话。

一家子硝烟弥漫,孟五娘如坐针毡,好不容易挨到晚饭后,崔怜芳迟疑道家里没有多余屋子,孟五娘顺势提出告辞,匆匆离去。

崔怜芳:………

“人家住惯金窝,哪瞧得上你这个破地方。”孟二丫靠在木门上嗑瓜子,笑话她。

崔怜芳冷笑:“我这地方是破,就不为难二姐姐了,不知二姐姐何时另谋住处。”

“你什么意思?”孟二丫柳眉倒竖,“我是你阿姊,你敢撵我走,还有没有天理了。”

“我可没有嫁了人,还赖在娘家不走的阿姊。”崔怜芳拍拍自己的脸,拖长了调子:“崔家数遍上上下下百口人,都没这么厚脸皮。”

“小贱人,你找打。”孟二丫一爪子挠她个脸花,刚从堂屋出来的孟泓霖撞个正着,用力把孟二丫推开,下一刻院里传来哭喊,孟二丫摔倒时用手杵地,把手给弄折了。

也亏的是京都,大年夜晚上还有医馆救治,换了其他地方,只能硬熬着。

孟家闹的人仰马翻,这些糟心事直到初三,孟跃出宫回府才听闻。

后院花厅内,孟九给孟跃倒茶,她很是担忧,“这样置之不理,我怕后面出乱子。”朝中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孟跃。孟九不在意其他孟家人死活,但孟跃不能有一点损伤。

孟跃却盯着孟九的肚子,屋内生着炭盆,颇为暖和,所以孟九只穿了一件红蓝相间的袄裙,略收了腰,站时不显,孟九坐下时,腹部微微凸起,将裙子撑起。

孟跃抬手覆在她小腹,温柔的抚了抚,“有三个月了罢,你这孩子来的不容易,莫要操心其他事,好好养胎,把孩子生下来。”

孟九被转移注意力,她以前深陷泥淖,能活一日算一日,哪晓得今后还能改命,不但过安生日子,还能寻良人,怀上孩子。

这一切都是托孟跃的福,没有孟跃就没有她。

“将军,有些事您不方便出面,我可以……”孟九话没说完,脸颊被孟跃捏了捏,孟跃道:“你知不知道,三十五岁是高龄产妇。你若不放宽心神,不好好养身子,后面生产会吃大苦头。”

孟九听懂了“高龄产妇”,但只懂字面意思,时下妇人三十五岁,有些都做祖母了。她还怀孕,当真是老蚌生珠,一时臊红了脸。

孟跃与她闲话一会子,见孟九乏了,唤人扶孟九回屋休息。

之后孟跃唤来孟五娘,简单寒暄后,与孟五娘道:“你我虽未有同长大的情分,但当日庙下你救了我,于我有恩,我念这个情。”

“阿姊……”孟五娘有些不安。她不想跟阿姊分那么清,她强调道:“我们是姊妹,我救阿姊是心甘情愿,不敢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