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一阵阵的寒风在城内呼啸,往日热闹的街道,此刻关门闭户,很是冷清。

“菩萨化身在此,还不叩拜。”长街尽头有声音传来,渐渐地,声音愈发浑厚,仿佛成百上千人同时吐露,形成如海浪般的声波。

有几户人家打开一条门缝,男子出来张望。随着地面颤动,声势浩大的队伍行来。

八匹纯色骏马齐拉华车,红木做栏,雕刻金莲祥云,饰以金漆,头顶垂下花罗香云纱所制帐幔,其轻如蝉翼,绣有重重莲瓣,绣娘高超的手法,以金银二线交错,使的日光下,纱上莲花闪烁华彩,不似凡间物。

马车行走间,风拂动纱幔,露出车内“菩萨化身”——圣灵子。

他生的年轻,弱冠年岁,肤色白皙,更显得眉墨唇红,俊俏模样。其身金线所织禅袍,头戴莲花状的金顶毗卢帽,金线绣如意云头,左右垂下明黄色垂带,飘飘欲仙。

人们只要看见他,就似看见了画上菩萨,这样灵秀的人物,或真是菩萨化身,行走人间,救苍生,除苦厄。

于是百姓们的叩拜敬仰声渐渐加大,最后完全发自肺腑的高呼。

等圣灵子的队伍走过长街,已经是大半个时辰后了。

巷中避其锋芒的杜让面色难看,百姓完全被蛊惑了,官府如果强行捉拿圣灵子,恐会被暴怒的百姓打回去。

“这如何是好啊。”同僚忧心忡忡。

杜让望向天空,不知何时云层堆叠,遮挡了太阳。

杜让拳头紧握,他相信只要孟姑娘来了江州,就一定能除了这群妖人。

寒风仍在呼啸,奉宁帝看向殿中的永福,令小全子将奏折交与永福。

这些都是最新的折子,各种各样的菩萨化身都出来了。

永福飞快浏览,捏着奏折的指骨绷紧了。她双膝一弯,跪地道:“永福有罪,恳请陛下降罪。”

奉宁帝言简意赅:“朕不想天子脚下,皇城边上,闹出乱子,这事你去。”

永福惊讶,随后深深低下头:“ 永福领命。”

永福退出殿,小全子担忧,“陛下,您明知此事因永福公…姑娘而起,还令她解决,会不会……”

小全子担心永福再起乱子。

“不会。”奉宁帝道,又垂首批阅奏折。

小全子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后无声叹息。却是不知奉宁帝心中打算,倘若永福再有异动,奉宁帝只会斩草除根。

如今奉宁帝派永福去解决,一是想着解铃还须系铃人,与永福将功折罪的机会。二是有此基础,往后太后太后给予永福赏赐,他也有理由睁只眼闭只眼。

奉宁帝想起永福眼神,不似过往深沉压抑,看来太皇太后与永福缓和了关系。

那厢永福回太康宫,向太皇太后禀报此事,太皇太后担忧:“你身子未好就四处奔波,可受得住?”

永福颔首,“皇祖母,陛下能给我这个机会,是我万没想到的,我…我想把事情做好,也算弥补我一点罪过。”虽然将养了好些日子,但一次性说一连串完整的话,还是吃力,面色微微泛白。

太皇太后愈发心疼,但见她神情坚决,知道劝不住,于是拨了两个心腹给永福,又给永福一块令牌,让她便宜行事。

永福握着令牌,看向太皇太后,眸光涌动,似有千言万语,但最后她什么也没说,深深一拜离去了。

太皇太后看着她的背影,孙女还未远去,她就已经提起了心。

嬷嬷安慰道:“待永福姑娘立了功,对她的非议声也小些。”

太皇太后神情有些复杂,少顷低声道:“珩儿,是个好孩子。”

撇去私怨观当今天子,一桩桩一件件,很难说其他皇子继位会比奉宁帝做的更好了。

不管上面如何争斗,奉宁帝始终控制着范围,没有波及百姓。只这一点,便担得起一个“仁”字了。

而对敌人狠辣绝情,于帝王而言,不是坏处,反是优点。

太康宫清幽,天上云层舒卷,太皇太后双手合十,对着上天闭目祷告,“求菩萨保佑永福此番顺利,阿弥陀佛。”

殿外洒所的小宫人惊讶望来,被嬷嬷瞪回去,小宫人慌乱低下头。

她年纪还小,不明白陛下派人除僧人,永福姑娘此番也是为此,太皇太后怎么还求菩萨保佑。

但很快她就没空想了,太皇太后没胃口,殿内的点心没怎么动,于是赏给下面人了。小宫人分到一块红枣糕,一块绿豆糕,吃着香甜细腻的点心,再没空想别的。

殿外日头偏移,酉正左右,谯城某医馆行来一群人,四五个壮汉后面跟着祖孙三代。

领头的刀疤脸凶神恶煞,老媪抱着孙儿怯懦的看了一眼医馆内的陶大夫,小声道:“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