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十六皇子行事慢条斯理,不急着送大行皇帝入皇陵,还借懿旨召诸王回京奔丧。

上至太后,下至百官都坐立难安。

一旦诸王回京,十六皇子有个万一,储君有损,群龙无首,上演诸王之乱,瑞朝可就分崩离析,风雨飘摇了。

太后后悔不迭,对大公主道:“当时十六与哀家说,皇帝殡天,不让诸子奔丧,实在有违孝道伦理,哀家一时心软,就下了懿旨。”

大公主压住心中焦灼,宽慰太后:“皇祖母莫急,现在还有一个法子。”

太后急切望来,大公主神情有些复杂,带着一丝憋屈,“令皇后和司天台同时出面,主持仪式,将大行皇帝葬入皇陵,尽快辅助新帝登基。”

现在这个节点,排除十六,竟然找不到更适合坐皇位的人。

或许诸王收到懿旨,又不愿进京了。但大公主谋划多年,绝不愿再出任何差错。

父皇的暴毙已然令她有了惧意。一旦瑞朝真的乱了,比起封王的兄弟,她并没有多少胜算。

各方势力无论私下如何谋划,此时此刻,念头从未有过的统一,助十六皇子顺利登基。

内政殿,十六皇子将十五皇子和十三皇子的密信给孟跃瞧。

他不会拿一国百姓做筹码,十五皇子守东面,十三皇子守南面。

瑞朝西面有隆部。

十六皇子只要坐镇京中,防住北面,一旦诸王有异,他会用叛贼的鲜血染就他的前路,震慑百官。

孟跃一目十行,莞尔:“你厉兵秣马,请君入瓮,诸王也不是傻子,我估摸着届时某王病的起不了身,或是某王的封地出乱子,来不了了。”

诸王上折子,不过一种试探,看看新帝是不是软性子,好捏不好捏。

果然,太后懿旨传达各地,反叫蠢蠢欲动的诸王熄了火。原本架在十六皇子身下的柴禾,现在架他们身下了。

“王爷,不可进京啊。一旦入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危矣。”

幕僚们的劝词差不离,四皇子闭了闭眼,心中翻涌的情绪逐渐平复。

八皇子几欲恨出血,却又无可奈何,最后对使者道他因母妃和弟弟去世,悲痛欲绝,又闻父皇殡天噩耗,打击之下起不得身。

其他王爷的说辞差不离。

消息还未传回京中,皇后和百官主持仪式,令十六皇子于灵前继位,百官行君臣礼,随即司天台定日子,期间太常寺和礼部官员举行祭礼,告天地祖宗,直到大行皇帝入皇陵之日,十六皇子扶棺将大行皇帝送入帝陵,完礼。

待众人退出帝陵,石门封禁,十六皇子提笔撰写大行皇帝的牌位和谥号,由专人刻碑入太庙,才算告一段落。

紧跟着礼部着手准备新帝登基大典,如今十六皇子只算“代理皇帝”。

底下人可以赶时间,却不能省流程。

一时间,太常寺,宗正寺和礼部官员焚膏继晷,日夜不休。

此时孟跃收到张澄的飞鸽传书,面色微变,她将密信与十六皇子瞧,“你打算如何处理。”

“登基大礼后,对桐王率先发难。”十六皇子将纸条投入香炉,神情淡淡。

孟跃默了默,忽而道:“你若信得过我,派我去罢。”

“我自然是全身心都信你的。”十六皇子道,但对孟跃的请求却是回避。

孟跃靠近他,抓住十六皇子的手放在自己脸侧,“阿珩,阿珩…”她微微抬眸,琥珀色的眼睛温柔宁和,像一汪清泉,令人难以拒绝。

十六皇子叹道:“跃跃,我手下还有几个得用的人,不必你以身犯险。”

孟跃微微摇头:“必赢的局面,怎么会是险。”

十六皇子仍是犹豫,岔开话题,提及七日后的登基大礼。

承元帝殡天,皇子公主守孝三年,但国不可无君,新帝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正好是七日后,刚出孝期。

人伦礼法,都挑不出十六皇子的错。

现下十六皇子已经初步接触国事,说与孟跃听,时而询问孟跃意见,两人商议着来。

日落日升,时间转瞬而过。

九月十三,登基大礼当日,卯时三刻。

紫宸宫灯火通明,照亮青灰的天色,红蓼和小全子为十六皇子着玄色龙袍,金线绣龙纹,玄金双色,尊贵非凡。

十六皇子即将束发时,孟跃开口,“我来罢。”

十六皇子的眼睛亮了亮,他在梳妆台前坐正,铜镜里映出孟跃的身影,手持象牙梳,为十六皇子束发,少顷孟跃弯眸:“乌发梳的很齐整,陛下喜欢吗?”

十六皇子轻轻应了一声。

孟跃从小全子手上接过十二冕旒,为十六皇子戴好。

十六皇子起身,十二冕旒晃着他的眼,他有些不适应,忍不住用手拨开,看清眼前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