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第3/4页)

王鏊摸着胡子笑:“能得你江其归一句夸,这本书就算不错了。”

江芸芸转移话题,把手中的折子递过去:“王伯安刚到江西就做出了不少攻击呢,直接讨伐了大帽山的盗贼,大获全胜。”

王鏊仔仔细细看了看作战过程,惊叹道:“不错不错,用兵有诡异独断之感,狡诈专兵才治得了这些盗贼。”

“再看这本弹劾的折子。”江芸芸又递上一本折子。

王鏊看完之后,似笑非笑地冷笑一声:“剿匪的时候,也不见御史的精力这么充沛。”

“江西客家人不少,但也不好管理,所以他恢复了前朝的保伍制度,根据“父老——子弟兵”的想法,直接让当地建立可以和盗贼相抵抗的力量,御史担忧他拥兵自重也不为过。”江芸芸笑着指了指后面那一页的内容。

“我是觉得他后面的举措互补得很好,颁布文告,兴办学校,推行《十家牌法》和《南赣乡约》,还大量刻印儒学经典,让教书先生的待遇不仅从钱上提高了,还有社会层面上得到了优待,整修了那所濂溪书院亲自教学,一手抓武装,一手抓文教,瞧这个行动力,还真是雷厉风行。”

“倒是个能人。”王鏊喃喃自语,“怪不得你对他这么自信。”

江芸芸露出怀念的笑来:“他十四岁就开始学习弓马,不过是没有发挥的机会罢了,‘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他就是这么做的,今日起,王守仁的名声将响彻整个大明。”

—— ——

内廷有太监考核压着,内部人心晃动,就连远在兰州的冯喜春也跟着插手一番,整个内廷,外加各路太监大换血,与此同时,内书堂选了十到二十岁的小宦官两百人开始正式教学,这些人大概只会剩下十来人进入司礼监,下一代内廷的权力更替,不可谓不厮杀到底。

外朝也不消停,先是藩王在听闻山西竟然先一步背着他们投降,答应把两个王府每年禄米都折为银后,其后三代也有不少人愿意读书考取功名,这不是完完全全投了江芸。

这些藩王愤愤不平,从攻击江芸开始,立马大肆举报江西一脉的藩王。

朱厚照有意做给天下藩王看,故而此事就直接留中不发当没看到,甚至还似而非是放出信号——你好好跟着我干,之前的事情我能既往不咎。

事已至此,藩王一步退让,后面不得不节节败退。

只是后续关于郡主也能袭王爵的争论再一次涌了上来,眼看这事已经铁板钉钉了,也有不少藩王确实生不出男孩,故而开始推波助澜,不再争论男人女人的事情,反而开始强烈要求把这事推上正轨,赶紧给我出台正式的文件,把此事的一应规章给定下来。

再者户科给事中黄重三月的一份折子不知怎么回事再一次被放出来。

折子上说的是四件事情——其一两京大臣迁转太快,当重名器。

其二:在外司府州县升调不常,当久任用。

其三:巡抚、巡按官论荐失实,当慎考核。

其四:抽分衙门,诛求太滥,当省征课。

这折子一开始是在梁储手中的,他也都移交吏部,但毕竟明年才开始大考,吏部自然也是留中不发,万万没想到,赶在年末了,这事又被翻出来了。

“升迁太快啊。”张道长坐在椅子上摘菜,嘟囔着,“点你呢。”

江芸芸抓着小猫梳毛,小猫年纪也大了,也知道每到过年都有这一遭,也就不再挣扎,躺在地上装死,尾巴一甩一甩的。

“老师,我想出门游学。”从外面回来的顾知拉着陈禾颖突然站在她面前说道。

江芸芸抬头。

“不行!外面多危险啊!”张道长吓得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外面很多坏人的。”

顾知不高兴反驳道:“那为什么当年老师就可以。”

“你老师多机灵啊,而且他还是骑马射箭,你会吗。”张道长骂骂咧咧,“好日子过多了是不是,外面风餐露宿的,万一有个不测,你要我们怎么办?”

顾知不服气,只是盯着老师看。

“怎么突然想出门了?”江芸芸笑问道。

“就是听说你当年也去江西游学了,我,我想和白鹿洞书院,我还想去琼山看看。”顾知被老师这么一看,立刻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总是听着你的故事,我也想去看看那些故事里的人。”

“外面很是危险。”江芸芸叹气说道,“我当年有幺儿陪着呢,我现在去哪里给你们找人保护你们。”

顾知失魂落魄。

“我们自己不行嘛。”陈禾颖认真说道,“我们也女扮男装,老师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们也想去看看老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