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第3/5页)
江芸芸眼睛一亮:“刘公以后在哪里任职啊?”
弘治十一年秋,刘大夏连上三疏称病辞官,之后一直在家休养,弘治十三年被起任为右都御史,统管两广军务。
之前勘合乌龙后,因为市舶司太监突然被抓,司内大乱,所有的船只队伍不得不逗留在港口,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不得不短暂接受此事,但几个月的时间直接把市舶司上上下下清理了一番。
“兵部尚书。”刘健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时雍在任内功绩不小,先是清理吏治,后又减免官费供应,最后还禁止镇守官私自役使军士,两广的清丈土地进展得不错,就是他一力推动的,还推行了农事册,今年税收大涨。”
江芸芸信誓旦旦:“之前马尚书荣升兵部,这个位置就一直被人问呢,合该是给众望所归的人的。”
“少管这些事情。”李东阳从外面走了进来,“今年的会试要开始了,虽是二月的事情,但考场的检查,试卷的订购也要早些准备的。”
“都给他。”刘健头也不回地抬手说道,“让他忙点。”
李东阳哎了一声,脚步利索一转,然后把手里的折子塞到江芸芸怀里,嘴巴一诺:“好好干。”
“哦。”江芸芸不嫌事多,揣在手里,“就是不知道兵部交接的事情,我要怎么做?”
“他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李东阳说道,“还是我们科举的事情比较重要。”
江芸芸点头:“行,那我先去贡院看看。”
“去吧。”李东阳矜持点头。
江芸芸揣着折子溜溜达达走了,李东阳张望了一会儿,扭头对着刘健说道:“我还以为你会让他继续跟进漳州和浙江的事情。”
“树大招风,你这个师兄怎么还让人往风口浪尖走。”刘健随口说道。
李东阳只是笑说着:“可不是担心他这整日忙忙碌碌的,纸上能写的却是寥寥无几。”
刘健终于抬头:“会典上,你想加上他的名字?”
会典是丁巳年提出的一个设想法律条文,敕命大学士徐溥、刘健进行编纂修,集合了《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典章制度记录完备。
历经五年,终于要成本了。
“这事他也没出什么力……”李东阳慢慢吞吞说道。
“原来你也知道啊。”刘健讥笑着。
“但升了这么多人,也不差他一个吧。”李东阳话锋一转。
刘健气笑了:“你倒是会为你师弟考虑。”
李东阳无奈解释着:“詹事府那边许久都没排他上课了,太子殿下都问我好几遍了,我这如何回答啊。”
刘健拧眉。
“他升不升倒是无所谓,年纪轻轻已经是正五品了,还在内阁做事,今后自有他的造化,只是有些人不得不调动一下了,安抚一下,这才是免得他树大招风。”李东阳和气说道。
刘健放下笔,揉了揉额头:“这事是我没有考虑过,太子教育不能耽误,如此詹事府那边要动一下了,教导殿下辛苦,也该给他们升一升了。”
李东阳含笑点头:“听闻昨日陛下考核殿下的论语,殿下对答有度,陛下大喜。”
“殿下教导不能有一丝差错。”刘健继续提笔看折子,淡淡说道,“江其归教书自小就有名气,我听闻士廉的儿子如今也跟在他身边,那些小心思,不可耽误殿下学习。”
—— ——
贡院是礼部分管的,江芸芸是作为督查的人跟在两位礼部侍郎屁股后面。
张升见了她就一脸笑意,拉着她说个不停。
焦芳则是阴阳怪气的:“内阁到底是仔细了点。”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会试乃是举国大事,慎之又慎也是应该的。”
张升连忙说道:“我们去贡院看看吧,若是屋子漏了,桌子坏了可要抓紧时间修一下的,二月就要考试了,中间还有一个元宵要休息呢,可耽误不得。”
贡院去年北直隶考试的时候开放过一次,里面的物件大致修过。
“二月还是倒春寒,这个屋顶瞧着要落雨。”
“这个木板怎么有墨迹,换了吧。”
两位侍郎点出不少毛病,江芸芸只是安安静静跟在他们身后。
“这茅圈是不是离得太近了。”走到某一处时,江芸芸笑说着。
“一直在这个位置的。”衙役说道,“这个是臭号,挑到这个的考生就是倒霉一些的。”
“考试讲究的是公平。”江芸芸和和气气说道,“这样对抽中这里的考生不公平,外面的考生年年都在说这事。”
“那又如何,还没考上要求就这么多。”焦芳反驳着,“要是有本事,在这个位置也能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