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第3/4页)
黄婆紧盯着面前之人,神色质疑挑剔。
江芸芸叹气,看向屋内众人:“三个地方的县令都是如此吗?”
“是,就连知府也是如此。”黄婆冷笑一声,“沆瀣一气,直接把我们土地都拿走了。”
江芸芸了然,念了四个名字:“是歙县知县柳源、休宁知县陈升和黟县知县周梦,徽州知府胡原,是这四个人吗?”
众人对视一眼,缓缓点头。
“可有找过其他人,比如御史,巡抚。”江芸芸又问。
黄婆摇头:“这一年,我们只要一出现在城里,衙门的人就会来抓我们,御史和巡抚也不会来这些乡下地方,我们自然都是见不到的,而且又见这一群人相谈甚欢,次次醉酒而归,肯定也不是好东西。”
“可有想过给通政司递折子?”江芸芸又问。
“年前递过了,但石沉大海。”黄婆神色阴郁。
“那你们还愿意信任这些官员吗?”江芸芸和气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温和问道。
“自然是不信!”黑痣男人冷笑一声,“你们当官一向是穿一条裤子的。”
江芸芸点头。
“那你们找我们做什么?”乐山不高兴嘟囔着。
江芸芸倒是非常镇定,继续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谁让你们找我的?”
黄婆等人脸色微变。
“你们既然知道我,想来也知道我就是通政司的人,在你们之前上书通政司已然石沉大海的情况下,还是找上了我,不太符合你们之前说的不再信任官员。”江芸芸和气说道。
“当然,你们要是说听闻了汪家那位丫鬟的事情自然也是可以,只是我也好奇,那丫鬟身处内宅,无依无靠,母亲年迈且不识字,那折子是怎么送到通政司的。”
那位一直沉默的老人抬起头来,浑浊的烟波倒映着面前年轻人,半晌之后才发现:“都说您是文曲星下凡,做了很多好事,是个人人都夸的好官。”
“不过是分内之事。”江芸芸和气说道。
老人苍老衰败的手握紧手中的拐杖,叹气说道:“可这世上多得是‘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人。”
江芸芸沉默些许后才叹气说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老人看着她突然笑了起来:“小仲说你自小就是一头不肯回头的小牛犊,这事若是托付给你,定然是有个结果的。”
—— ——
仲本有点忧心忡忡,明明已经深秋了,坐在屋檐下,还是忍不住扇袖子。
他在弘治三年中了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来因为不给那些整天不放好屁的权贵们打掩护就被贬去汝宁做了通判。
又后来,他这官做得不错,便去了严州当同知,同知也做得不错,同知补授佥事衔了,正式进入按察道分巡各地,先是去了广西当佥事,掌理刑名等事,去年又有调动,原本听说是调去河南继续当佥事,但因着六部尚书的变动,等吏部的文书到他手里,直接送他来南京做按察佥事了。
他巡视到徽州时,意外认识了黄婆和她的老师叶莘,细查之下才发现徽州早已上上下下沆瀣一气,他试了很多办法都无功而返,甚至顶头上司左佥都御史警告他不要胡乱惹事,不然没有好果子吃,他不得不另寻机会。
直到一次走在田埂上,看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佃户,无意间想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清丈土地的事情,后面便自然而然地想起始作俑者——江芸。
当时他正好刚得知雪月的事情,心生一计,拜托了黄婆他们找到雪月的娘,为她写下一封折子,又托关系暗中运转到江芸手中。
他抱着隐晦的期待。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注意着江芸的动向。
那一年扬州初见,他站在热闹拥挤的大街上,人群在他身边穿梭,招幡在他头顶飘扬,他就这么安安静静站着,然后往后看了一眼,那一眼懵懂无知却毫无畏惧。
那时,仲本就在想,这人以后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像一只初生的牛犊,丝毫不畏惧老虎。
人,要的就是这种心气。
事实证明,他确实如此。
勇敢无畏,热烈地像个太阳,没有人可以掩盖住他的光芒。
雪月的事情办得干净利索,他怕人走了,连忙传信让黄婆他们去告状。
“也不知道成了没?”他坐不住了,背着手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走着。
直到听到一声敲门声。
他脚步一顿。
—— ——
柳源有点烦,不,他很烦!!
因为江芸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跟踪他的人,又又又把人跟丢了!
——年轻人的腿脚是不是太过利索了,一天天的,衙门的房间是有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