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第6/7页)
谢来听得毛骨悚然,汗毛直立,震惊:“他们都说你能掐会算,原来是真的。”
江芸芸无辜地扑闪着大眼睛。
“你过来做什么?”谢来警觉,“不是说好井水不犯河水嘛。”
“没什么,就是想早点和你说,清点一下你这边的伤亡,还有当时的情况,衙门这边给你们上请功折子。”
谢来一听就没好气说道:“想什么呢,我们这些锦衣卫最不值钱了,和你们这些文官也不是一个路数的,你回头替我们上了,别人还要弹劾你呢,麻烦,算了。”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你尽管给我,我肯定给你们讨来好处,兄弟们这么辛苦不能白死,白流血。”
谢来心中微动。
“你算算,但最好早点给我,路上的折子还要走几日呢,不能过了正月十五呢,不然才是真的要拉扯不断了。”江芸芸也不打算进去,说完就打算回去了。
“哎,不会给你惹麻烦吧。”谢来看着她的背影,又问道。
江芸芸摆了摆手。
谢来看着她离开了,缩回脑袋,看着一圈围着自己的兄弟,开口第一句话:“快换地方,碰上江芸,真是见鬼。”
—— ——
江芸芸回家的路上正好碰到打鼓的社火队在主街上游行。
只见队伍中间两行是鼓手,前面走着的则是锣队,后面则是钹队,能让人多看一眼的是,队列领头那人的鼓比其他鼓要大一倍,这一百零八人个个服装统一,一边打鼓一边跳舞,最前头的指挥者是一个老者,腰间系着红布,手握一把长竿,名曰揭竿爷。
只见那人竿起,则鼓队行,随着他左右上下的摇摆,后面打鼓的人则也跟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队伍中有高歌的人,声音悠长清亮,只一开口就能传遍大街小巷。
——揭竿爷的竿子打鬼哩,给咱请来雨水哩!丰收的粮食满柜哩,喜酒咱要喝醉哩!
充满西北粗犷的语调再太平鼓节奏清晰的鼓点中,听的人也不由露出笑来,充满对今年的期望。
——今年,今年一定也是丰年。
这批队伍走后,后面还有抬着城隍庙隍神的队伍。
这里的隍神有姓有名,据说汉朝刘邦手下一名叫纪信的武将,为甘肃成纪人,在楚兵围困荥阳,纪信扮作刘邦佯装投降项羽,最后被项羽烧死,从而赢得了“汉代孤忠”的美誉。后来刘邦将纪信封为“忠烈公”,便也成了兰州的城隍爷。
再后面则是一溜烟的舞狮舞龙,小童表演的队伍,一眼看去,还真望不到头,百姓们在两侧看着,时不时发出欢呼声。
江芸芸看了一会儿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大家都出门了,小院子安安静静的……除了三个小祖宗在吵架。
“哎,吵什么啊。”
江芸芸赶过去劝架,一边担心自己买的小毛驴不敌两匹马,白白吃亏了,又害怕金贵的大宛马收拾,那真是要倾家荡产给人治病了,也担心徐家借住在这里的马受了欺负回家告状,一时间两只手拉不住三个祖宗。
大宛马一见她就委委屈屈靠过来,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的,眼珠子水汪汪的,又大又圆。
小毛驴一见,立马不高兴直叫唤。
徐家的马更是对着大宛马直打喷嚏。
“别欺负新来的。”江芸芸盲目拉偏架,把大宛马放出来拴在院子了,然后自己搬了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发呆。
大宛马时不时低头嚼着她的头发。
江芸芸任由它胡来,摸着手腕直叹气。
——忙惯了,现在没事干,还怪没意思的。
“哎,江同知是在这里吧?”
“是在这里的。”
江芸芸一听那熟悉的声音就忍不住上前开门,看着几年不见的徐叔露出笑来。
“江同知!”徐叔一听她的声音,立马露出激动的笑来,“总算是见到你了。”
江芸芸露齿一笑:“快进来坐,之前想要找你的,奈何事情太多了。”
“哪能让同知来找我,自然是我亲自来拜访的。”徐叔笑说着,“之前去扬州的时候,听闻两位姑娘要来兰州,这才自作主张把人带上来,没有经过您的同意,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令人后怕。”
江芸芸笑:“哪能啊,多亏了你们,不然三个小孩上路,我才要怕死了。”
徐叔入内,一眼就看到屋内的大宛马赞道:“好马啊。”
“哎,马是好马,就是烫脚。”江芸芸笑说着,准备去厨房看看有没有热水。
“不忙着招待。”徐叔连忙说道,“听闻江同知手受伤了,不要拎重物,我这里还拿了一些上药来,走南闯北就这些东西多。”
他身后的小厮递上一个小盒子。
江芸芸打眼一看,脸上笑容淡了淡:“用不上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