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第7/9页)

他沉吟片刻,随后抬笔亲自为自己的小徒弟助阵。

他亲手教出来的徒弟,一笔一划带这他走上这条路,那现在也该让他这个老师再推他一把了。

——让他先感受一下大明的风雨吧。

内院,金旻看着那份读书赋,她已经很瘦了,脸色毫无血色,可还是强忍着精神自己拿过文章仔细看着。

“芸哥儿能如此为女子说话当真是不易啊。”伊文低声说道,“若是当年姑娘也能去读书就好了。”

金旻沉默着,盯着那几笔女字,手指微微颤动。

“姑娘可是累了,快躺下休息。”伊文连忙上前说道。

金旻失神般看着伊文,好一会儿才说道:“你去南京一趟,若是回春有空,就请她来,说我有话要和她说。”

—— ——

这些内容传到京城自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黎循传第一个写赋应和,徐经思索几日后也让家中的店铺开了家中女子识字就可以减价的活动,而且力度颇大,祝枝山想了想也跟着写信给各大好友,自己也开始写诗相应。

顾清虽不曾直接写文,但面对此事还是抱有宽容的意见。

“读书明理,若是天下都明理才是德政啊。”

毛澄倒是不赞同此事,觉得此事有违礼教,甚至直接出言反驳此事。

王献臣和沈焘保持沉默,并不发表意见。

南北两方的文人在一时间齐齐发力,把这件事情推向了高.潮,本就热闹许久的内阁一夜之间被大江南北的折子给淹没了。

位卑言高的御史们冲在最前面,最高纪录是有一个人一天写了八本弹劾的折子。

不赞同此事的把江西上上下下的官员的都弹劾了一遍,甚至还有人要求剥夺江芸这等妖言惑众的解元名头。

赞同此事的,大都是认为读书明理,女子有孕育后代的职责,读书可以更好养育下一代,也有人非常赞同江芸的观点,直言既然圣人没有规定男女读书,那按道理就是谁都可以读书的。

一时间骂战纷纷,甚至听说还有政见不同的御史们当街互殴的。

李东阳听到动静,一声不吭,也不管他的大儿子上蹿下跳,一会儿觉得女子读书确实奇怪,一会儿又觉得江其归说的其实很有道理,整天往外面跑。

只是他在读到老师的《和读书赋》后,只是悄悄写了一份信,连夜送到内廷。

皇宫内,朱祐樘揉了揉额头。

“女子读书闻所未闻,江西各级官员在做什么。”他不悦说道。

李广一听,立马说道:“可不是,江西上上下下跟着一个小童胡闹,真是没了体统。”

“让他们停了此事,闹得民间乱哄哄的。”朱祐樘一本正经说道,“自来如此就该遵守,如何能莫名修改呢。”

“正是如此,就跟炼丹一样,讲究的就是阴阳调和,现在女子读了书,可不是阴阳失和,要我说,那个江芸简直是其心可居,这个解元的名头给他带着真是南直隶的耻辱。”李广义正言辞说道。

萧敬眉心微动,突然对着一侧的小太监打了个眼色。

小太监悄悄退了出去。

“想来是年纪小被人蛊惑了。”朱祐樘到底惜才,“到底是神童,要多给些机会的。”

没多久,外面突然传来小太监和太子的声音。

“江芸!江芸!”朱厚照迈着小短腿哼次哼次跑过来了,一把巴在父皇腿边,软绵绵说道,“他的文章呢。”

朱佑樘一脸笑意:“怎么不去看你妹妹啊。”

朱厚照坚持说道:“听说他做了文章,想看,妹妹先不看。”

“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殿下可看不得。”李广笑得见眉不见眼。

朱厚照打量着他,然后扭头不理他,眼珠子激灵地在桌子上扫视着,然后盯着其中一本折子,眼巴巴说道:“给我看看嘛。”

“你还未读书呢,还认识字不成。”朱祐樘嘲笑着。

朱厚照坚持不懈说道:“看看嘛,萧敬你给我读读。”

小太子已经好久好久没听到江芸的动静了,寻常人都以为小孩子年纪小,很快就会忘记这个小解元,但谁也没想到小太子对江芸的事情还是格外关注,只要听说他的事情,千里迢迢都要赶过来听一耳朵的。

萧敬看了眼陛下。

朱祐樘无奈:“读吧读吧,真是不消停的小孩。”

朱厚照满意点头:“来,读给我听听。”

萧敬捧起那本折子,恭恭敬敬读起来,小太子还装模作样地摸着小下巴。

“如何啊?太子殿下。”朱祐樘调笑着。

“写得好。”朱厚照一本正经说道,“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而且说得很有道理呢。”

“什么道理?”朱祐樘眉心一动,不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