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第6/8页)

“让他们干活!让他们忙起来!”江芸芸握拳说道。

两人对视一眼,各自露出笑来。

唐伯虎突然觉得后背发凉,扭头去看江芸芸。

就看到江芸芸正踮着脚尖在柜台上一边写东西,一边和林徽讨价还价。

“行,契约就这样了,那其他三个人也劳烦你舅舅找一下了,以后就要你舅舅负责了。”林徽吹了吹墨迹,笑说着,“你舅舅可以先搬过去,印刷坊里的东西还没搬好,但我也需要一个人看着点,免得遭了贼,工钱照算。”

周鹿鸣跟着江芸芸处了门还晕乎乎的,不可置信说道:“芸哥儿给我找了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作!”

那可是一两银子啊!!

江芸芸笑说着:“你一直在码头搬东西也不好,还累坏身体,印刷坊干个小管事,至少也轻松一点,自己攒点钱,以后干点啥不行。”

周鹿鸣低头看着江芸芸,突然傻笑起来,压低声音说道:“芸哥儿,他们都说你是状元,我现在是越看越像,你怎么人又聪明,胆子又大,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

江芸芸也跟着嘻嘻笑起来:“我明年二月就要去考试了!”

周鹿鸣顿时敬畏起来:“只读了一年的书,就要去考试吗?”

“对啊,老师说我可以了。”江芸芸拉着他的手,走在大街上,“等我以后出息了,我就带你和我娘去别的地方看看,所以你有空也多读点书。”

周鹿鸣小心翼翼捏着她的手。

读书人的手,除了指腹有茧,其他地方都软软的,白白的,他都不敢使劲。

入了冬,江芸芸也开始正式冲刺县试。

每日天不亮就来了,天黑才回去,一天一首诗,一篇赋,一篇八股文,效率惊人,更可怕的事,功课的质量并不差。

“我们来交换贴经吧。”江芸芸说道。

黎循传从书中抬起头来,不解问道:“又不考贴经。”

贴经就是默写,是唐朝才有的考试内容,主要看你背书背得熟不熟练,意思理解得到不到位。

“我发现有时候八股文的题目就是突然一句,没头没尾的,要是不熟悉也是答不出来的,所以我想着书本的内容还是要背的滚瓜烂熟的。”江芸芸解释着。

“那我们要怎么交换?”黎循传说道。

“就是我每日给你找二十道题目,比如这个春秋里的一句话‘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我只给你写其陈桓公之谓乎,要你默写前面两句。”

江芸芸自己先写了一个例题:“你把内容写这两条横线上就行了,然后另起一行,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一遍,若是写八股文,你打算如何破题、承题、起讲、入题,都简单写一下。”

黎循传回过神来,咋舌:“打算一天写二十个破题、承题、起讲、入题?”

“是简单写一下。”江芸芸强调着。

黎循传木着脸:“简单写一下是多简单,那也是二十道啊。”

“不是二十道。”江芸芸摇了摇手指,“还有枝山和衡父的,一个人加起来是六十道,你要是实在写不完,就分两天。”

“不能再拖太长时间了,这个主要是锻炼你思维能力的,你只有现在时时紧张起来,倒是入了考场才不会紧张。”

黎循传眼前一黑,跌坐在椅子上:“江芸!你到底是不是人啊!”

江芸芸点头,把脸凑过去:“是人哦,脸是热的。”

黎循传厌恶地把她的脸推开:“离我远点,你现在一靠近我,我就不能呼吸。”

江芸芸哦了一声,非要挨着他坐下来,讨人嫌说道。

“那我就当你同意了哦,我今日去找枝山和衡父,他们一个治诗经,一个治易经,你不要出错了,等我们把四书和自己治的经倒背如流了,我们再考其他的,争取四书五经,一本也不拉下。”

黎循传面无人色,心跳加快。

祝枝山和徐经也挣扎了一番,但还是跟着同意了,主要是跟着江芸卷习惯了,便是他说出什么稀奇古怪的办法也觉得一点也不奇怪,甚至觉得,果然是他啊。

卷王,江小芸!

第二次江芸芸捧着新出炉的几套卷子交叉发了下去:“两天之后,你们来黎家哦,我们相互批改作业。”

黎淳听了此事,满意点了点头:“她不随大流忽视本经,一味取巧做八股文,反而知道加强文本理解,不错。”

“枝山和衡父来了,也给他们准备吃食,不要让他们读书辛苦了。”黎老夫人一边下着棋,一边吩咐着,“先问问有什么忌口的,再问有什么喜欢的,扬州冬日阴冷,暖盆多送几个过去。”

黎风一一点头应下。

黎循传的书房不算小,挤了四个人也有些伸张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