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风起云涌(十一)

宜敏与何氏相谈甚欢,两人皆是气魄与胆识兼具的女子,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何氏本身就是天赋异禀之人,家学渊源令她习得一身好武艺,又嫁给了姚启圣这么一位异类,年轻时二人携手游历天下,凭借手中三尺青峰行侠仗义,即使后来姚启圣科举入仕当了官,夫妻二人依然不改往日初心。

“今日与夫人一见如故,若非忧庵先生尚在福建养病,本宫恨不得日日与夫人促膝长谈。”宜敏看着何氏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经过一番交谈,她对何氏的欣赏更甚,她行事洒脱随性,谈吐风趣幽默,对各种江湖轶事和民俗风情信手拈来,让两辈子都困居宫中的宜敏大开眼界。

何氏看着宜敏的眼神也是越发温和,比起一开始的感激敬畏,如今更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亲切:“臣妇亦有同感,说句不好听的,在今日之前,臣妇向来是看不上京城那些贵妇人的,以夫为天并不是错,但是因此扭曲甚至失去自我就太过愚蠢了。”

她看得出面前这位皇后娘娘有颗向往自由的心,可惜她出身满洲高门大族,如今更是贵为皇后,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轻易出不得这紫禁城,纵有凌云之志亦是惘然。

不过这并不妨碍何氏对宜敏的欣赏,本来她对于老爷打算站队大阿哥之事颇为纠结,在她看来皇家人都是一路货色,纵然换了一个皇帝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即使皇后是个心怀百姓之人,但后宫不得干政乃是铁律,又能对前朝有多少影响呢?

如今真正与宜敏接触之后,何氏才算是心悦诚服,感叹自家老爷眼光还是那么毒辣,竟能从苏三味与善亲堂的隐秘关系上推断出如此多东西,难怪他果断让自己进京敲登闻鼓,借告御状之名投石问路,若是皇后有意自然会施恩于己,只要她肯出手自己定然安全无虞,若是不幸猜测错了,老爷也给自己安排了其他退路,虽然会吃点苦头却不至于丢了性命就是了。

“罢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日能得夫人这般志同道合的知己已是幸事,若是强求反倒不美。本宫已经安排好车架和随行人员,夫人随时可以启程,沿途驿站的文书也都准备好了,夫人若是不着急赶路,不妨多欣赏一番沿途风光,顺便帮本宫看看各地善亲堂的情况,免得因为个把蛀虫坏了善亲堂的名声。”

宜敏知道何氏归心似箭,自然不会煞风景地去挽留,反而贴心地准备好了一切,还给了何氏一枚监察令牌,让其暗中探访沿途的善亲堂,毕竟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善亲堂摊子越铺越大,其中人员难免良莠不齐,虽然核心事务都把握在宜敏的心腹手里,但是人心易变乃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如今难得有了何氏这么一个江湖阅历丰富兼且武功高强的人才,宜敏当然是不客气地顺手用上了。

“皇后娘娘放心,此事包在民妇身上便是。”何氏摆着胸脯保证着,满不在乎地道,“老爷这两年闲赋在家,没有那么多事务烦扰,身体已经修养得还不错,身边又有小辈承欢膝下,有无民妇皆无大碍的,民妇也正好松快松快。”

宜敏忍不住掩嘴而笑:“夫人这性子当真叫人喜欢,本宫可是羡慕得很。”嬉笑怒骂皆出己心,无需狡言伪色,也不必虚与委蛇,心怀宽阔行天下,何等的潇洒随性,是她两辈子都无法想象的自在人生。

何氏被宜敏真心诚意的夸赞弄得有些赧然,连连摆手道:“民妇不过是学得两手庄稼把式,混迹江湖的野路子罢了,哪里值得娘娘这般赞许?您在民间那才是真正的万家生佛,民心所向。尤其是南边儿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心中更是将您奉若神明,凡遇善亲堂行救济之事,那真是云集景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争先。”

何氏一提起这个话题就有些收不住口了,历数她从福建沿海一路北上的所见所闻,对于善亲堂是赞不绝口,看着宜敏的目光越发的尊敬灼热:“犹记得十多年前善亲堂刚刚成立的时候,无数人冷眼旁观想要看笑话,说实话当初民妇甚至还和老爷打赌,这善亲堂能支撑多久不倒?”

宜敏顿时来了兴致,笑问道:“不知赌了什么?谁赢谁输了?”对于善亲堂被拿来打赌的事一点都不生气,毕竟她知道民间这种善堂时常会有,都是富贵人家或官员权贵夫人想要积攒名望时的惯用伎俩,一旦达到目的立刻就会失去兴趣,而没有了后续钱财的支持,善堂也会很快关门,甚至沦为罪恶之地。

何氏无奈地摇了摇头:“赌注并不重要,重点是我和老爷都输了,因为我赌一年,老爷则说三年,结果我们都错了,因为我们都低估了娘娘的心胸气魄。”当时老爷说贵妃再有钱也顶多支持三年,一旦摊子铺大了没准还更短一些,嘲讽宫中贵人不过是为了博取声名好上位,等目的达到了肯定就舍不得这般花钱如流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