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封后大典(完)(第2/2页)
因此,这大婚次日,康熙和宜敏只剩下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帝后齐升太和殿,昭告天下,普天共庆。
一大早康熙和宜敏就已经起身,虽然经过一夜鏖战,但两人本就是老夫老妻,小别胜新婚之后,更显得精神奕奕,蜜里调油。宜敏身边的梧、桐、檀、楠四大宫女端着各色物品进来服侍洗漱,结果在康熙黏糊糊的动作下,硬是把一刻钟能搞定的事延长了半个时辰。好不容易进完了早膳,两人在奴婢的服侍下分别穿好繁复厚重的皇帝衮服和皇后凤袍,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满意的目光,这才准备前往太和殿走最后一道程序。
宜敏与康熙一同从交泰殿中走出,这里是帝后行洞房礼的地方,仍处于后宫,待两人经乾清宫,过乾清门,才算是出了后宫的范围。昨儿入宫宜敏带着盖头,看不真切,如今行走在宫中,才发现整座紫禁城仿佛陷入了红色的海洋,到处一片喜庆,前三殿、后三宫都用绸带搭起彩架,大红喜字、吉祥语句图案抬头可见。从大清门到坤宁宫的青白石御道上,铺满了红地毯,御道两侧有路灯,各式彩灯,若是夜晚观看,大概就像天河上的鹊桥,美不胜收吧!
再往前就是前朝的正三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整座皇城的正中心,同时也是紫禁城的最高处,是用来举行各种重大祭祀和典礼的地方,所以康熙平日里上朝并不在此处,而是在太和门或者乾清门,偶尔在乾清宫。因此太和殿使用的次数极少,但这并不代表太和殿就不重要了,此处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在大清唯有皇帝登基、亲政和册封皇后等重大事宜时方可启用。
遥望前方那座金光熠熠的大殿,宜敏心中波涛汹涌,这三大殿位于前朝,是她前世一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尤其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一般而言,即便身为皇后,一生也难得几次机会能够踏足此地,而最为隆重的一次莫过于封后大典。如今还差最后一步,唯有登上御阶,坐上龙椅,正式接受臣民朝拜之后,她才是这大清天下真正的女主人。
当帝后二人到达中和殿时,太和殿中的文武百官早已就位。在这等重要的日子里,文武百官天不亮就要出门,早早入了宫门,等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随着三通鼓响起,所有的宗室、大臣立刻按照品级高低迅速入殿,以御阶为中心,文武官员分左右站定。
在宽阔至极的太和殿中,即使站了几百人,依然显得空旷,但是这几百人便是整个大清的最高层,也是翻掌间足以决定国家命运的一群人。
皇后的册立自古以来便是国之大事,不同于后宫嫔妃,一辈子与外臣不得相见,皇后是与皇帝并肩共天下的女人,文武百官在她面前都是奴才,他们必须如朝拜皇帝一般,正式朝拜自己的女主子。
今日是皇后在文武百官面前第一次亮相,随着三声净鞭响过,康熙和宜敏从后殿并肩走了进来,两人没有绕道殿前走红毯,而是携手一起登上御阶,在龙椅前一起转身,面向满朝王公大臣。
这时随着司礼太监唱喏声,文武百官出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同时山呼‘皇上万岁,皇后千岁’之语,数百人一同高呼,那场面声势着实震撼,连宜敏都有些被震住了,只觉得心跳加速,血气直冲顶门,白皙的脸上泛起红晕。
她一眼望去,只看到满目的顶戴花翎,各色补服,偶尔几个穿着黄马褂,乌泱泱一片人都低着头,完全分辨不清身份。她有些激动,也有些好奇,从高处往下看,有种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的感觉,原来康熙每日上朝就是这种感觉吗?
随着朝拜大礼结束,她随着康熙一同落座,当她坐上髹金漆云龙纹宝座的瞬间,只觉得一股远超以往的庞大清气自卤门灌体而入,原本有些激动的情绪瞬间冰凉,嫣红的双颊顿时褪去了血色,原本恢复几分的内息瞬息间隐没无踪。
她藏在袖中的手猛地握拳,悄无声息地一枚小小的印章出现在她掌中,她全力引导着体内那股清气往手掌而去,当两者相遇的时候,那股清气仿佛久旱逢甘霖,又如他乡遇故知,瞬间冲入印章之中,而后无需她刻意引导,不断入体的清气在她体内逛了一圈后,纷纷乳燕投林一般落入了那枚印章中,甚至通过她与康熙交握的双手,有一股暖流也缓缓流淌而过,不紧不慢地钻进了那枚印章中。
宜敏有些愕然地转头看了康熙一眼,很快反应过来假装无事,却引来康熙的注意,她连忙一副新奇模样看向底下的朝臣。这一连串动作说来很久,实际上不过是眨眼间的事。
康熙看了宜敏一眼,把她没有丝毫收敛的新奇之色尽收眼底,不由露出一丝笑意,将手握得更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