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真实(第4/4页)
如今康熙对赫舍里的作为只是更加坚定了她的心罢了,后宫的女人对康熙而言,不过是棋子而已,而皇后不过是更高级一些的棋子罢了,还是那种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就必然被牺牲掉的棋子!尤其前世康熙三位皇后上位和薨逝的时间太过巧合,几乎全都死在最恰当的时候,由不得人不怀疑。
仁孝皇后为辅臣索尼之孙女,在四辅臣全都过世之后,隔年就死于难产,留下一个初生的太子,让康熙轻而易举地将索尼一系的官员拢在了手心里。
孝昭皇后上位是在平三藩如火如荼之际,为了平定后宫各系人马的争斗,康熙封了钮钴禄氏为后,又让其亲兄长法喀承爵,再次借此收买人心,隔年三藩战场局势好转,孝昭皇后崩,康熙将遏必隆一系的势力收入囊中。
至于佟贵妃上位期间,正是汉军旗势力膨胀最为厉害之时,无论是平三藩还是收台湾,重用的都是汉人将领,为此,康熙抬举汉军旗出身的佟氏统领后宫,偏偏又只给了皇贵妃之位,借此安抚满洲大族,以免激起满八旗的不满。
而后台湾收复了,汉人的势力大涨,佟氏的存在逐渐动摇了满八旗的地位,所以佟氏很快消失在后宫的阴谋算计之中,并在死前封后抬入满洲镶黄旗,变相地打压了汉军旗的地位。
此后康熙再未立后,只因之后三征噶尔丹,平定蒙古需要借重的是蒙古四十九旗的势力,而康熙又不愿让蒙古妃子再度上位掌控大清后宫,是以后宫形成了以皇太后为尊,一贵妃与四妃互为牵制的特殊局面,满蒙汉势力在后宫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只能一切唯康熙马首是瞻。
若非宜敏经过前世四十余年的冷眼旁观,今生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敲,亲身经历康熙对赫舍里态度一而再、再而三的转变,她恐怕也不敢做出这样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前世康熙的克妻之说也许就是他自己的手笔!而三位皇后之死纵然有巧合的因素在内,但他肯定是知情的,其中说不定还有他一手推动的功劳!
想通了这一切,宜敏就彻底收起了自己渐渐柔软的心,面对康熙那样不动声色间就把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掌控力,面对那样瞒天过海、陷人于无形的帝王心术,宜敏不止一次的毛骨悚然,每次面对康熙她都要提起十二万分的警觉,再也不敢轻易在康熙面前耍手段,更不敢轻易表露真心,她努力扮演者一个手段厉害却心怀坦荡的女人,以直言不讳的态度面对康熙才是最安全的,毕竟只要不涉及切身利益,康熙还是极有容人之量的!
但是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对宜敏无疑是种巨大的折磨,有时候她宁可觉得自己太过疑神疑鬼,宁愿相信自己猜测的一切都是巧合,但是她的理智让她无法相信世上会有这样多的巧合!她不敢去赌,她也赌不起!纵使宜敏再多活一世,恐怕也难以匹敌康熙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事!
康熙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子,别人需要费尽心思筹谋的事情,对他而言却宛如吃饭喝水一般信手拈来,他不需要刻意去计划,却永远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宜敏不同,她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是殚精竭虑的筹谋算计,靠的是那越来越不可靠的先知先觉,靠的是事事谨慎、步步为营,仗着两生两世对康熙的了解,更是占了康熙还不够世故老辣的便宜。
但是随着康熙年岁日长,他的威严日盛,心思也越来越深沉难测,宜敏也越来越如履薄冰,这些年康熙带给她的压力越来越大,她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会崩溃,一旦露出破绽,那就是万劫不复!所以她唯有先下手为强,先除去孝庄和赫舍里这两个压在自己心中的魔障再说,这样她才能全心全意地应付康熙,只因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