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自古财帛动人心,大棒与甜枣双管齐下,才是驯兽的良法。(第4/5页)

霍去病轻啧一声,他就说刘瑶弄出的京观悬赏,着实震慑了不少人。

虽说她本人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本人的影响力和决断却让许多人冷汗直冒,不亚于一员大将。

刘瑶向前一步,冲着乌桓贵族们微微一笑,“诸位放心,本宫向来体贴,尔等若是不想要钱财,可换成等值的盐、茶、丝绸锦缎,阿父允许尔等各部从右北平的塞北借道,本宫也依据悬赏令,每颗头颅二百钱,待到京观修成之日,阿父就会允许塞外开放乌桓边市。”

听到“边市”,乌桓贵族们眼睛大亮,顾不得听其他的,连连点头。

边市一开,他们乌桓部族就能拿捏其他部族了。

而且长公主说了,是乌桓边市,明显会交由他们主导。

现下匈奴遭到重创,东胡各部也就鲜卑能与他们乌桓抗衡,其他部族也跟不值一提。

至于大汉所需的五十万头颅,对于他们不值一提,草原各族属民部众上百万,凑齐这些不难。

刘瑶:“阿父听闻东胡有一些部族想要违逆大汉,尔等要知道,大汉的京观不会只在漠北地区,何处有违逆,何处就有征讨,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自古财帛动人心,大棒与甜枣双管齐下,才是驯兽的良法。

刘彻欣慰,微微颔首,“日后朕需要尔等征讨别部,也会允许向尔等低价出售粮草与兵械。”

当然也仅限于老旧兵刃,甲胄绝对不允许外流,此乃国策,谁敢往外倒卖甲胄,与叛国无异。

他们大汉为什么能打赢匈奴,就是用兵械、甲胄、马具这些来拉进双方的差距。

即使匈奴国力最盛的时候,除了良驹能看,其将士手中多是简陋皮甲,而金属盔甲除了缴获所得,本身极少能生产,它所需要的工艺、耗费的钢铁都要多于兵刃。

他打算重启苍海郡,那里的朝鲜氏族、还有一些别部若是不肯归顺,就由这些乌桓人解决。

对于这些缺铜少铁的草原部众来说,即使是大汉淘汰下来的武器,也是难得的宝贝。

说起来铜铁,刘彻又想起位于酒泉的天宝矿,在那之后,武掖发现了一座铁矿、一座铜矿,敦煌那边居然发现了一座金矿……

仿佛老天爷在提醒他,别偷懒,草原可不止有地盘大,有良驹,还有许多宝贝。

既然这样,他若是熟视无睹,不久辜负了老天爷的心意。

怎么说,其实许多东西一直在那里,需要就是一点用心和一点运气,漠北四郡之前倒霉遭遇匈奴袭击,大概否极泰来,也有可能因为勘探技艺有了极大的提升,无论如何,结果还是好的。

说起冶炼技术,目前大汉的冶炼技术算是进入预定轨道,在焦炭、高炉炼铁技术传出去后,民间的冶炼工坊发展要比少府更快,通各种新工艺、新法子,现在看来当初与民间分享技术,是正确的。

不过刘瑶不怎么满意,过往她以为弄出热武器的关键在火药。

等到弄出□□之后,才知道,合着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步。

以现在的冶炼技术弄出的钢铁品质,是无法造出足够坚硬的无缝炮管和枪管。

目前来看,未来一二十年内,还是冷兵刃的天下,顶多弄几个掌心雷试验一番,想要制出大炮火枪,只能循序渐进,就是急也没用。

刘彻继续道:“尔等既然已经归顺大汉,你们获得的战利品,大汉分文不取。”

听完刘彻的许诺,巴图与丘臣面色一喜。

尤其巴图,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是还是有想要统一乌桓,成为乌桓王的想法。

大汉皇帝许诺的低价兵刃,估计这个“低价 ”是针对草原的,想要获得足够数量,就要有大量的钱,恰恰刚刚大汉皇帝又给他们委托了活计。

他们现在可是实打实的奉旨赚钱,奉旨花钱。

……

刘彻见他们喜形于色,知道目的已然达成,负手而立,“若是发现有乌桓部众侵扰汉家百姓,尔等全族就不用留了,你等听明白了?”

乌桓贵族们纷纷叩首应诺。

放完狠话后,刘彻的面色又和缓不少,“尔等此次来长安,一路辛苦,朕给你们准备了酒宴,一会儿让冠军侯作陪,与尔等互相亲密亲密,增加感情!”

“……”乌桓贵族一开始还挺开心,觉得刘彻对他们很重视,后面听说霍去病作陪,脸色一白。

大汉天子也不必对他们这般重视,他们担心与霍去病吃一顿饭,减寿十年。

霍去病假装没看到,笑嘻嘻地向他们拱了拱手,“我一定好好招待诸位!”

乌桓贵族们面上表情更僵了,挤出干笑,不敢反驳。

刘珏眼含艳羡,她还需要努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霍去病一半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