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舅父可比阿父听话了,你让他干什么都行。(第3/5页)
居然这么不讲究。
桑弘羊见她信了,唇角笑意更加深了,想着长公主还在掉牙阶段,就故意逗她说话,“长公主,你上次说,等铁矿能炼成铁水后,就开始炼沙子?”
什么炼沙子,她那是要弄玻璃。
刘瑶无语地看着他,从身侧的布袋掏出一个放大镜,“诺!就是这东西。”
桑弘羊眼睛一亮,连忙接了过去。
他前段时间看陛下摆弄这玩意,听陛下说,这叫放大镜,将其放在物品上,能将其放大数倍,陛下说过,等到车船税结束后,就赏他一个。
现在看来,这东西是长公主做的。
他随手从身边捉了一只蚂蚁,放到掌心,经过放大镜,原先细如米粒的蚂蚁一下子变成了胡豆大小,连身上的触须都清晰可见。
刘瑶见他喜欢,虽然想大方一些,但是这个放大镜是她手中最后一个,给了桑弘羊,短时间内,没有材料做第二个。
等她将玻璃弄出来后,到时候给桑弘羊一堆。
此时,有经验的工匠经过观察,觉得其中一炉生铁练炼好了,吩咐徒弟打开竖炉,现在经过二次炼制的生铁已经能到达液体状态,将滚烫的铁水导入模子里,然后进行敲打锻炼,索要耗费的力气比以前要少□□成。
所谓百炼钢,就是折叠锻打一百次,当然这并不是严格要求。
能折叠锻打一百次的武器已经是极好的武器,普通士兵拿不到,也不需要这种武器,越低档的武器锻打次数越少,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低于二十锻,随着锻打折叠次数越多,后面锻打难度增加。
原先一名工匠需要四五天才能做一把剑,现在力气大的熟手两天就能成品。
不过对于后勤军队,剑并不是快消品,箭矢需求才大,一次战役最低要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现在炼铁更方便,无论是剑还是箭矢,都降低了压力。
刘瑶离开时,看到几十名工匠举着铁锤奋力敲打铁胚,角落里则是堆积着一些半成品剑身,她看了看,好奇询问桑弘羊,“桑弘羊,咱们有刀吗?”
“刀?”桑弘羊愣了一下,推测她问的应该用于上战场的刀,沉思了一下,“长公主又有了新主意?”
“啊?”刘瑶只是随口一问,没想过桑弘羊非但没给自己答案,反而问自己。
“大汉现在没有刀?”刘瑶纳闷。
桑弘羊两手一摊,“长公主你若是询问切肉的菜刀,那倒是有,其他似乎没有。”
说话时,他从角落里拿起一把长剑。
刘瑶身边的人见状,连忙将刘瑶抱远了,防止被伤到。
“……”刘瑶无奈,“子燕,我都掉牙了,你们别拿我当小孩子。”
子燕不以为然:“公主还在掉牙,自然还是孩子。”
桑弘羊见状,将剑往地上狠插,确定它不动后,示意刘瑶可以上前观察。
他也害怕伤到长公主。
若是长公主有了闪失,别说剥了他的皮,一家老小都加上都无法平复陛下的愤怒。
刘瑶上前看了一下。
以她的观察,这柄剑应该算是中等长剑,剑锋凌厉,看重量就知道不轻。
“桑弘羊,打仗时用这剑砍人,有什么缺点吗?”刘瑶好奇道。
俗话说,剑走偏,刀走正。
剑讲究灵活,变化多端,而刀则是讲究力道。
对于许多只有力气的新兵,应该刀更方便吧。
桑弘羊闻言,眉心微锁,“长公主这话难住我了,我未曾上过战场,即使学了剑术,也不曾杀过人啊!”
子燕见状,插嘴道:“长公主,卫青大将军快回来了,你可以问他。”
刘瑶一听,想了想,觉得这主意不错。
……
六月中旬,长安陷入了一年最燥热的时间。
不过刘彻却心情舒畅,卫青班师回朝,凭借军功被封关内侯。
众大臣听到这个封赏时,还有些诧异,没想到陛下这次如此克制。
毕竟之前卫青率军出征,不少臣子反对,讽刺陛下任人唯亲,陛下硬是压下这些异议,这次大破龙城,对大汉意义非凡,大家还以为陛下会直接封卫青一个列侯。
刘彻给卫青接风洗尘时,也解释了,“等你下次再立功,朕就封你列侯,省的朕忧愁无东西可封!”
卫青举起酒杯,“微臣明白!陛下的话,微臣记下了,下一次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放心,朕不会忘,若是朕忘了,就算你不吭声,阿瑶也不会放过朕。”刘彻含笑摇头,“对了,你可知,在你出征的这段日子,阿瑶的牙被蒸饼磕到了,朕花了三千金才哄好的。”
“……”卫青抓住重点,“阿瑶不是无理取闹之辈,陛下难不成笑话她了?”
否则如此大方着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