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看谁靠谱帮谁呗!(第3/5页)

张骞目露惊奇。

他出身寒微,认识的友人中也没有出身富贵的,居然能被陛下的长公主知道,实属是他的荣幸。

不过他也知道这些不过是陛下的谦虚之词,单是因为小孩的几句话,还用不着陛下做到这一步。

“多谢陛下解惑。”张骞眼眶渐渐发红,双眸满是感激,“微臣未能完成陛下托付的重任,请陛下降罪!”

说完,双膝跪地,满脸愧疚,“而且匈奴还给了微臣一个妻子,此次微臣将她也带了回来,她已经怀了微臣的孩子。”

刘瑶瞪大了眼睛。

东方朔也一脸惊奇。

这匈奴人挺上道的,看来为了拉拢张骞用了不少手段。

“好事,快起来。”刘彻将他扶起来,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离开时,朕也未当父亲,现在朕有了两个孩子,你也快要当父亲了,时间过得真快。”

他在乎的是张骞的忠诚还有能力,对于匈奴妻子并不在意,只要对方对大汉没有危害,大汉愿意收留归顺的匈奴人。

张骞:“让陛下见笑了。”

……

三月底,张骞则是带着他的老向导堂邑父再次带着一百多随从出发西行,踏上了寻找大月氏的路。

至于他的妻子张氏则是被他留在了汉中老家待产。

刘彻也让人送了金银和锦缎作为封赏,以示朝廷的宽仁。

……

这次张骞他们一行人的运气好也不好,幸运的是,匈奴刚刚从汉朝那里拿到了满意的报酬,放松了警惕,让他们顺利穿过由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这也是他们之前能从匈奴逃出来的一部分原因。

不幸的是,在张骞被拘禁在匈奴这段时间,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大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西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西迁。

张骞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放弃,打算去往西继续寻找月氏。

……

而刘彻之所以对大月氏念念不忘,想要与其一同夹击匈奴,也是因为大月氏之前强悍的战斗力。

众所周知,当年高祖刘邦平城之战时,被匈奴的冒顿单于给困在白登山。

而月氏当年,可是令乌孙国闻风丧胆,还囚禁了冒顿单于。

由此可知其彪悍的战斗力。

现在之所以称呼西迁的月氏为大月氏,是因为当年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被匈奴右贤王罗姑比击败后,月氏不得不迁移,迁移到伊犁河附近,被称为大月氏,少部分留下来的月氏人被匈奴分成了三部分,称为小月氏。

刘彻讲解完月氏往年的辉煌后,看向自己唯一的听众,“阿瑶,你说,张骞此次找到大月氏,他们愿不愿意与朕一起合击匈奴?”

说来,他虽然承认月氏士兵的强大,但是对其西迁的做法不齿,只是打不过匈奴就跑,也太丢脸了,果然游牧民族不如他们中原人有立场,这也是让他头疼的地方,若是当年月氏人肯与匈奴打下去,就算打不赢,也能消耗匈奴,也不至于匈奴做大到这种地步。

刘瑶眨了眨眼,“可能吧……”

难道要告诉面前这人事实答案?

刘彻皱起了眉头,“什么叫可能,愿意或者不愿意?选一个。”

刘瑶从善如流道:“……或者!”

莫雨:……

长公主威武,他也学了一招。

不过……

余光瞥到脑门青筋直跳的刘彻,莫雨努力绷直了嘴角。

“阿瑶真是聪慧啊!这招又是与东方朔学的?”刘彻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

东方朔言辞敏捷,巧舌如簧,对于嬉笑怒骂信手拈来,尤其遇到这种选择时特别有急智,让自己全身而退。

刘瑶满脸无辜,“阿父,东方朔最近惹你生气了吗?提他做什么?”

刘彻:“那你为何不好好回话?”

刘瑶老实道:“不知道啊!我又不是神仙,不知道大月氏愿意不愿意和阿父一起揍匈奴。”

刘彻:……

等刘瑶离开后,刘彻按了按眉心,坐在椅子上头疼呢喃:“东方朔这人啊!”

圣人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东方朔此人他太过聪明,过于自负。

平时做事放荡荒诞些,他当笑话看,现在成了卫君孺的丈夫,与阿瑶经常见面,他担心教坏孩子。

想到此,刘彻命人铺了一张纸,提笔写下“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八个字。

“将这东西送到东方朔府上。”刘彻收笔。

看看东方朔能不能将性子克制些,若是克制不了,就不要怪他不客气了。

莫雨:“是!”

……

东方朔收到后,稀罕地看着字画,向卫君孺炫耀,“阿孺,你看,陛下对我多好,朝中可就我有此殊荣。”

卫君孺查了竹简,等知道是何意后,一言难尽道:“看你这样子,我算是明白陛下为什么要写这个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