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第3/3页)

放权给外戚,自然也有外戚乱政的风险,但是前提是扶持的外戚本来要有权利,而武则天祖上从商,有钱但并不有权。

于病魔缠身需要放权的唐高宗来讲,武则天明显是最优的选择。

一来二人有共同的政治目标,扶持寒门,二来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

刘备没想到神迹会解答自己的疑惑,但是他并不同意神迹的观点。

只要君臣一条心,如何不能放权给大臣。

【路人甲】: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亮。

【赵匡美】: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亮。

【的确,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孔明,一心为国,又不贪权,为蜀国鞠躬尽瘁】

乐瑶顺便表扬了一下诸葛亮。

诸葛孔明的确是难得的权臣,当然了,也得益于刘阿斗对诸葛亮的信任。

讲真,但凡诸葛亮有一点心思,蜀国就得改朝换代。

刘备他们齐刷刷的看向诸葛亮,一齐道了一声,“军师。”

其中刘阿斗则是一脸自豪的模样,他的相父!独一无二的相父!

刘禅越跟着诸葛亮学习,越觉得他家相父厉害,不仅仅是学识胆略,人品也是高尚无瑕!

“神迹过赞,亮不过做了臣子该做的事。”诸葛亮道,一向淡然的他竟有些不好意思。

【言归正传,咱们再看看武则天对唐高宗李治的态度,是不是如大家印象中的张扬跋扈,一手遮天 。

武则天知唐高宗李治节俭,因此主动将皇后裙子上十三褶子改为七。

武则天知唐高宗李治一直想将自己母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于是她成了大唐皇后中参加亲蚕礼最多的皇后。

还有唐高宗李治一直忌惮外戚专权,于是武则天写了《外戚诫》,武后可不是随便写写,武家但凡有能力的要么被杀要么被贬,可以说武则天亲自除掉了唐高宗忌惮的外戚。

从上述事情咱们可以看出并不是唐高宗李治迁就武则天,反而是武则天迁就唐高宗。】

闭目的唐高宗李治眼皮动了一下,武则天的手也顿了一下。

【赵匡美】:那唐高宗李治为何还要废后呢?

这点赵匡美特别不解,若武则天真如神迹说的如此迁就唐高宗李治,那唐高宗李治为何起了废后的心思,虽然最后也没有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