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5页)

叶满枝问:“知道具体要求吗?”

刘诗纯将一张字条交给她:“中压式离心鼓风机,市场价五百多块,子弟校那边的资金没那么多,想买个便宜点的。你们系里能生产大型鼓风机吗?”

她觉得大二大三的学生不具备这种生产能力。

但叶满枝却说:“能啊,学生不会,不是还有老师嘛,让老师帮着指导指导。”

反正最注重实践,又很看重资金的苗主任,一定会接下这笔订单的。

只要有了这笔订单,那十吨焦炭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她没在家里耽搁,吃过早饭就带着刘诗纯回了学校,跟陈莹和系里的值班老师汇报了情况。

这种中压式离心鼓风机的成本并不高,五十块以内就能备齐材料,但技术难度比较大。

学生确实不具备这种能力,只能由技术课老师亲自操刀,把这个鼓风机当成现场教学内容,带着大三的学生一起干。

叶满枝觉得这资金实在是来之不易,凝结了全系师生的心血,不能让炼钢的那帮人随便祸祸了。

所以,赶在陈特冶正式点火之前,她通过吴爷爷的关系,从滨江冶金学院请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走路都要拄着拐棍儿的退休教授,担任小高炉的顾问。

一方面提高炼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提高钢材的纯度,反正人力物力已经出了,要争取多给国家炼一些好钢。

炼钢一直持续到年底,叶满枝的肚子渐渐显怀的时候,报纸上终于刊登了1958年钢铁产量翻番的消息。

这一年的任务终于完成了,省大的小高炉也可以相继熄火了。

叶满枝如之前所言,不但在学校里张贴了光荣榜,还给物资供应先锋队的每一个学生家长寄去了一封对学生的表扬信。

收到表扬信时,刘副厂长那表情实在是酸爽。

他家那闺女就是个书呆子,哪会找资金和订单!

这表扬信上所说的突出贡献和那三个订单,都他娘的是他拉来的!

刘副厂长又盯着刘诗纯的名字看了一会儿,一手拿着表扬信,一手端着茶缸,去其他办公室串门了。

*

炼钢的事情告一段落,叶满枝把全副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只等着期末考试的时候一鸣惊人,也放一颗卫星。

陈莹却拿着一个名册过来问:“咱们系办工厂,那个三结合基地,要开始筹建了,你要不要报名担任什么职务?”

叶满枝问:“苗主任和老师们担任厂长吗?”

“系里成立了生产管理委员会,他们都在这个委员会里,但不兼任厂长,副厂长。这个机械厂的筹建要由学生完成。”陈莹语气还挺兴奋的。

叶满枝办过煤炉厂,她觉得机械厂建厂程序应该也差不多,于是不客气地说:“那我报名当个厂长吧。”

陈莹:“……”

你还挺敢想的。

“厂长有人选了,是我们大三的马洪亮,也是调干生。”

“哦,那副厂长呢?”叶满枝退而求其次,“能让我当个副厂长不?”

没想到她胃口还挺大的,陈莹往她肚子上瞄一眼,隔着棉袄看不出显怀,但这毕竟是个孕妇。

“你怀着孩子,有精力当副厂长么?”

“有啊,我精力还挺充沛的。”

那三结合基地的设想还是她提出来的,叶满枝无论如何得捞个副厂长当当。

她想得比较长远,工厂建起来以后,工业经济系的劳动和实习基本都要在这个“三结合”基地完成。

即使是学校里的工厂,那也有干部和工人之分。

她如果不在最初建厂的时候,争取一个干部岗位,等到工厂正式运转起来以后,全系师生都要轮班去工厂劳动,到时候她八成要下车间。

她倒不是逃避劳动,但她还揣着崽呢,总要替自己的身体和小崽提前谋划一下。

叶满枝能想到的,其他人也能想到。

所以,厂长和两个副厂长的位置早就有人选了。

副厂长也没她的份。

叶满枝一边感叹自己下手晚了,一边接过名册,从上往下查看还有哪些适合她的岗位。

生产计划科长和供销科长都空着。

她想当供销科长,但是考虑到供销工作要经常出外勤,她又放弃了。

最终给自己报名,当了生产计划科长。

叶满枝能捞到一个计划科长,纯粹是陈莹特殊关照她。

建厂计划是她提议的,她又有过办厂经验,这才让她在管理层占了一席之地。

除她以外,一年级再没有其他人进入这个系办工厂的管理人员名单。

几乎全被大二大三的调干生,以及学生干部瓜分了。

其他人若想进来,只能等着大三这一届的学生毕业。

叶满枝感叹一句大学也是个小社会,便将心思重新放到了期末复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