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骑马返乡(第3/4页)

崔老先生摆摆手,放他走了。

酱料一事,就此揭过。

下午放学,谢岩抓紧吃饭,然后到静室下棋。

崔老先生还是爱悔棋,棋路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前他悔棋,更像是捣乱,毫无章法,纯粹的膈应人,考验心性。

今晚的两局棋,他悔棋都很有水平,几步之间,就让局势反转,让谢岩从优势转为劣势,思绪一直处于认真思索状态,两局棋下完,谢岩有些头疼。

他从书包里拿出文章来,崔老先生帮他看文章的时候,他就闭目揉脑袋。

崔老先生提醒他:“你还欠我一局。”

谢岩记下了。

两篇文章,不过一千字,崔老先生看了两遍,跟谢岩说:“很俗,这种俗,就跟你归还的那些平庸文章一样。你看太多了,照着写,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很难在其中注入你的思想。你只是知道这样写比较好。为什么好?因为别人这样写拿了好名次。”

谢岩放下手,认真看向他,说:“我平时作文,拿去给先生们看,他们都说好。我自己能感觉到不好,文思畅达的文章没几篇,写出来多是平平无奇的作文。

“上次回家,我与我夫郎聊了很多,这次回府学,我又做了些尝试,回想从前经历,我想我还是做得太少、经历太浅的原因。我理解的文章、产生的思考、与从前阅读篇章的相似与相悖之处,都是前人经验。”

谢岩最疑惑的是,并非每个读书人都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别人为什么能写出好文章,他就俗气得很,都是前人经验炒冷饭。

崔老先生问他:“你真不知道?”

谢岩真的不知道。

崔老先生放下两张卷子,拿起袖套笼着,跟乡村老大爷似的,缩头缩脑,跟谢岩说:“因为别的读书人没有你看的书多,看书比你多的人,又没你这样的记性,脑子里存不了这么多货。”

“他们写作文,会绞尽脑汁的去想,想出来的东西或许不够好,或许都是些老旧的东西,一点新意也无。可他们有思考、推敲的过程,他们再被先生点拨、再看见别人的好文章,两相对比,这个经验就留下了。

“而你,你所思所想,都是别人的经验。你从别人的经验里,去对比、思考,去与他们对话、辩论,你总结出一套答卷思路,要骨头有骨头,要皮肉有皮肉,差在哪里?差在你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上,你没有自己的想法。”

谢岩若有所思,好像明白了什么,一时没法子说出来。

崔老先生要回家了,入冬以后,他就没在府学留宿过。

天色晚了,谢岩怕他被宵禁拦在街上,不敢留他,帮他收拾东西,一路拎着,送他到府学外面。

崔老先生暼他一眼,说:“这才有个孝顺样子。”

谢岩无奈笑道:“我明天专门给您炒一锅酱,一大锅!”

崔老先生不要了。

谢岩还会做些食补汤羹,他一样样报菜名。

这些都是他给陆杨做过的,他知道滋味,简单几个词句,就把崔老先生的馋虫勾起来了。

他问谢岩:“你这样的读书脑子,你夫郎怎么舍得让你下厨房?”

谢岩说:“我特地为他学的,他是爱操心的性子,平常都闲不住,养着病都到处奔波,我们家人少,我再不做点汤,他靠着吃药,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养出好身子?”

他提起夫郎,神色都温柔了,眼里都是爱意,没谁往后问,他都叭叭又说了些。

等崔老先生上了马车,谢岩把他的小包袱递过去,嘱咐车夫稳当点。

谢岩看看天色,吹着外头的冷风,心中很自责。

“是我考虑不周,我不该晚上拖着您下棋请教。”

崔老先生没跟他说矫情话,点了老鸭汤。

“我尝尝。”

谢岩答应了。

隔天,他让书童去买了只鸭子,又一次借灶,在府学炖了一锅老鸭汤。

他的舍友问他:“你为什么对那个烂棋篓子那么好?”

谢岩说:“我叫他一声伯伯,这是我孝敬他的,他教我很多。”

舍友欲言又止,跟他说:“你别被骗了,之前有好几个师兄上当了,他说的话看似有道理,其实一点都不实用,都是诡辩,你没见我们都躲着他走?”

谢岩见到了,他还以为大家躲着崔老先生,是因为下棋的事。

但他没受影响,他有判断力。尤其是学问一事。

这锅老鸭汤喝过后,谢岩晚上不再拖着崔老先生了,他晚上在静室画画。

静室的桌子大,适合画画。

来时的路上,黎峰跟他说,这次要提前回家,不能等到府学休年假。陆柳要生孩子了。

谢岩答应过,会给他们画一幅双人画像,要亲密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