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3/4页)
双方没有多聊。
特蕾莎去三楼找导游图林,商议突发状况之后旅行团的行程变更。
莫伦与麦考夫前往二楼以下的参观区。
原本黑暗的区域已经重新亮灯,两人遇上了向导雅克,索性一起巡检。
三人查了一个半小时,没有错漏任何细微角落,再也看不到一枚符文,更感觉在幽灵船里的冷寂感淡了很多。
雅克本来神色紧张,念叨从没遇到过这种离谱事件。
老板为博物馆起名幽灵船,其实是想搞一些灵异的噱头吸引游客参观,但不想它真闹鬼。
一路走下来,雅克紧张少了,神情逐渐麻木。
幽灵船突变是真的,它似乎在一息之间苍老了。
笼罩在它身上的神秘气息被击碎,它成了普普通通的风帆船。
现在,雅克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在真闹鬼的博物馆继续工作。他在思考怎么向老板与馆长交代今天清晨发生的突发事件。
符文需要人工补画吗?有照片做参考,单纯地模仿图形不难,但画虎画皮难画骨。接下来是否要用闹鬼的宣传稿吸引游客?
莫伦与麦考夫对符文全部消失的结果不算意外,但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回到了三层客舱,听导游图林说行程有变,一个小时后,想回市区酒店的游客可以坐马车离开。
两人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博物馆等斯图劳斯教授的到来,与对方聊一聊。
令人遗憾,之后长达两小时的闲谈毫无新收获。
斯图劳斯教授研究卢恩语。
幽灵船的符文里也包括卢恩字母,但他对于另一套结构复杂的陌生文字体系没有头绪。
尽管他猜测过卢恩语与神秘文字能相互映照解读,但缺少更多的数据支持他进一步破译。
斯图劳斯更为今天错过了“神迹”而捶胸顿足。
他丝毫不为幽灵船的突发情况而惊恐,只叹息自己竟然痛失触摸幽灵船神秘根源的机会。
说到后来,他伤感起来,“上次,我有这种遗憾感还是三年前。当时我不承认,但今天我不得不认,有的事真不是努力就够了。”
斯图劳斯:“那位丹麦诗人说得对,「卢恩(Rune)」一词本就是神秘的意思,想要触及卢恩语的灵魂,可能真的需要一些非同寻常的天赋。”
莫伦与麦考夫本来已经兴趣缺缺,准备向这位语言学教授告辞,但听到他提起丹麦诗人,不免联想到了诺亚。
麦考夫引导提问:“哦?您在哪里遇上的诗人?他具体发表了什么高论?”
斯图劳斯索性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三年前旧事。
三年前的五月末,他在哥本哈根的酒吧遇到诗人,聊起了北欧神话与卢恩符文的内在关联。最初聊得挺高兴,诗人对神话与符文的见解颇深。
斯图劳斯:“很快,诗人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到了不快——‘有些事,天赋比努力更重要’。他表示有人研究一辈子神秘学不得入门,只因缺乏先天条件,无法触摸符文潜藏的含义。”
当时,斯图劳斯不高兴,一言不合就不再与诗人继续交谈。
觉得那是一种变相的血统论,是嘲讽他不够聪明,无法触及卢恩语的灵魂。
今天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先天条件,其实不是单纯地指聪明与否,也是指人的运气。比如我运气不够,就无法见到神迹发生。”
麦考夫与莫伦听了,却有了另一层领悟。
莫伦先向斯特劳斯教授确认,“那位诗人叫什么名字?您没再见过他?”
斯特劳斯摇头,“他叫诺亚,后来没再见过。那会他说要在仲夏节坐船离开欧洲,我也没问他去哪里。”
莫伦又追问了诗人的长相,是与电报里银行家埃文提到的诗人朋友的外貌相似。
这下可以推定斯特劳斯教授与童话镇创始人埃文遇上了同一位诗人。
埃文没有亲眼看到诗人朋友的尸体,只通过律师接到诺亚的遗书。
实情很可能是诺亚坐上了返回异世界的那艘船。他不能在这个世界久留,否则身体会越来越差。
那艘船与幽灵号有关,不一定是同一艘,但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两人了解到这些事,耐心地听完斯特劳斯教授讲述了心里苦闷,又劝解他几句尽量放宽心。
有的机会错失了,说不定是有更好的机遇在未来等待他,不要就此心灰意懒。
一起在博物馆吃过午餐,莫伦与麦考夫赶在下午三点天黑前回到市区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