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霍善说要带队出去巡诊, 本届医学生都颇为激动。

不管是李时珍还是张仲景,那都是后世有名的名医,名医嘛,对学生的要求都挺高。

更可怕的是, 他们上一个教的学生是霍善, 霍善属于记性非常好的类型,各种医案但凡看过一遍就不会忘。只要有相似的病例在, 霍善都能准确无误地做出诊断。

实在不行, 他还有外挂可以呼叫外援。

教这样一个学生, 会让人感觉……学医很难吗?那不是有脑子就会吗?你看看人家霍善,今年才七岁, 已经达成内外科精通成就, 诊断技能满级, 方剂技能满级, 手术技能满级……

这感觉就像是大家一起寒窗苦读,结果老师上一次教的学生是个神童, 所有教材看一遍就倒背如流。

等老师再看向其他普通学生时,眼神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你们, 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

在这种下意识的比较之下, 张仲景他们这些院长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没有他们这些老师在场的时候不允许他们私自给人看病,怕他们学艺未精救人不成反害人。

私下给人做个诊断练练手还好,他们要是敢私下给人开药被老师们知道了, 挨罚还是小事, 直接开除才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后果!

所以他们都很听话, 谁都没敢私下给人开过方。

可他们背了这么久的方剂教材,研究了那么多的医案, 总是期望能够一展身手的,每个月初一十五的义诊便是他们最为期待的日子。

义诊时他们虽也不能单独开方,但可以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上上手。

没有一个医学生能不喜欢上临床!

现在霍善要带着他们出去巡诊,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接下来每一天都有机会上手!

甚至还有机会获得霍善这位小太守的亲自指导。

虽然霍善的医术肯定是比不过他们两任院长的,但霍善这身份、这地位,还有这年纪,大家总感觉摸他一把,自己都能变聪明。

可霍善可是他们的太守,他们哪里敢摸,只能试着凑到霍善身边吸吸神童的灵气。万一他们吸成功了,岂不是能一天记一百个医案!

学医人的追求,淳朴,卑微,又渺小。

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天赋卓绝的天才人物,只能凭借一腔热血拼命汲取着前人的经验,争取自己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成为悬壶济世的一代良医。

他们之中地位卑下的,会被叫做医工、针工,就是因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毫无创进,只知像个寻常工匠那样重复着前辈们的做法。

要是侥幸开了灵窍,他们说不准也能迈过医师、针师门槛,继续去追寻更高更广的境界。

所以有机会和他们小太守这种天生灵慧的神童待在一起,他们肯定是恨不得寸步不离跟着霍善走的。

只可惜到了出发当天,他们就发现……他们家小太守身边有霍去病这个爹杵着,浑身上下仿佛还散发着从沙场上带回来的肃杀之气。

众医学生大胆的脚步,逐渐变得僵硬而小心,谁都没敢率先迈出凑到近前蹭“小神医”灵气的那一步。

不是他们胆子小,而是总感觉自己这小身板儿不够一剑的。

人生在世,跪在从心!

霍善倒是从来都没感受过他爹的杀伤力,毕竟霍去病在他面前一直都是个绝世好爹,才见面没多久就带他骑马环游长安城的那种。

他见医学生都跟鹌鹑似的站在不远处,立刻蹦过去朝他们招呼:“你们都等很久了吗?”

医学生们马上说道:“没有没有,我们也才刚集合。”

他们也都学霍善那样背着个药箱,里头分门别类地放着有可能用到的应急器械和急救药物,瞧着是个合格的急救医生了。

霍善道:“那我们出发吧!”

众医学生都兴奋地上了马,这是医学院给他们配备的坐骑。

有霍善在,江夏郡不缺马,不仅江夏郡不缺,连隔壁南郡也不缺,霍善时不时坐船横渡云梦泽,与霍去病一起过去给南郡的马儿投喂一轮,争取南郡多养出些吃苦耐劳的马儿能翻山越岭去走蜀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鉴于南郡本土的马耐力特别好,适合走蜀中那些崎岖的山路,霍善便觉得它们矮矮的也可爱!

只要交通发达,蜀中也是个巨大的粮仓啊!

连现在蜀道这么难走,他皇帝姨公遇到大荒之年还是会从蜀中调取不少粮食去赈灾,那还真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既然郡中马匹充足,那霍善要出门肯定是能给所有人都配上坐骑的。

霍善父子俩骑在最前头,霍去病形容整肃,瞧着像是领兵出门打仗似的;霍善可不一样,他的药箱虽然由他师弟代背,但他自己又背上个小药篓,看起来像是要出门采药似的,实际上呢,里面装的是他家霍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