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三月十五的清晨, 天气出奇地暖和,也没有下雨。天还没亮,就有不少人守在城门外等着进城,这些人大多都挑着担或者提着篮, 大抵都是拿着些自家产的东西来卖的农户。

光是卖花就有不少。

有些是直接折了含苞欲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枝, 有些则是更用心地用带着香味的山花连成大大小小的花环,应当会很讨小孩子和小姑娘喜欢。

这都是上次灯会摸索出来的经验。

许多游人都愿意掏小钱买点漂亮花枝和花环, 而她们攒足了钱就能去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

要不是因为上次灯会许多人带了点余钱回去, 这次家里恐怕不愿意带她们出来玩!

大汉对商户管理还是很严的, 入了商籍连赋税徭役方面都会比较严苛。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临时的农贸集市上偶尔摆个摊或者沿街叫卖并不会列入商籍, 所以大伙都挺期待这种每逢月中都会开放的热闹集市。

除了商贾之外, 专程来逛这次庙会的人也不少, 有的人等得饿了, 已经开始跟准备在集市上做点小吃生意的人买吃的。

竟是在城外就做起买卖来了。

这倒是让不少人有了新思路,决定下次早些过来在城门口摆摊。

兴许不是所有人都特别有远见、都能及时抓住所有机遇, 但世上每个人都在认真琢磨着怎么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天光乍亮,城门大开, 城外长长的队伍鱼贯入城。沿街的商铺都装点得很有庙会气氛, 那一度爱惜地收起来的花灯又被商户们挂起来了,各家的旗幌上更是系着颜色鲜明的彩绸。

那彩绸迎风招展,给晨曦中的西陵城添了一缕缕亮色。

既然要纪念嫘祖,那当然是用这起源于嫘祖的丝绸作为标志最有气氛。

有小孩问起大人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彩绸, 大人便会给他们说起府衙已经宣讲了大半个月的嫘祖故事:嫘祖知道不?西陵氏人, 也就是我们江夏的!她是黄帝的妻子, 更是第一个发现可以种桑养蚕的人,这些彩绸就是蚕丝织成的!

就算当父母的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店铺的伙计或者街上的热心路人也会给他们讲一遍。

嫘祖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街头巷尾。

霍善一大早起来,见外头已经热闹起来了,催着他师弟帮忙推车到外头去,他的米粉摊子要支起来了。

本来他还打算卖红薯的,但是因为已经到了可以种红薯的季节,李长生建议先把手头的红薯都留着下种,将这个烤红薯项目保留到今年冬天。

到那时候江夏郡应该就有很多红薯供他霍霍了。

要知道去年种的那批红薯中不那么健壮的都已经磨成薯粉了,剩下这些可都是精挑细选拿来当种薯的,就这么烤着卖太浪费了。

霍善一向听他师父劝,所以决定今天只给大家尝尝米粉,诚邀家有余力的人一起渡江去南边开荒种占城稻,到时候米粉配方免费送!

这么好吃的东西,难道大家不想尝尝吗?

当然,真正的大项目肯定不会在霍善支的小摊子面前谈,都是由霍光去负责组织和动员。

霍善只负责卖着玩!

一大早,粉汤的香味就飘散开去。

霍善还摆了一坛子喇虎酱出来,准备看看能不能碰上有缘人来尝尝这全新的酱料,回头一起加入辣酱开发项目。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很不错的新营生!

霍善的个头以及脸蛋儿还是很有辨识度的,不少人一看到他支的摊子就围拢过来,纷纷问霍善卖的是什么。

霍善马上亮出庖屋帮他备好的米粉给众人看,一根根莹白漂亮的米粉在朝阳的映照下看起来非常诱人。

这么白、这么圆的索饼,他们从来没见过!

“我要一碗。”

最先开口的居然是个熟人,是那个叫孟蒹的孟家女郎。

她与妹妹一个叫孟蒹,一个叫孟葭,蒹葭这东西听起来颇有些浪漫,实际上指的是芦苇之类的水岸野草。

她本人瞧着也有种野草般的生命力。

若非本身便有着芦苇般的坚韧,她也不可能在家中遭逢巨变的时候站出来支撑门户。

霍善认得她,惊奇地道:“你来得好早。”

孟蒹笑道:“府君这推车还是你叔父让我们家木匠做的,我当时没忍住多问了几句,所以早早知道府君你要出来支这么个摊子了。”

对于这种特意来支持米粉生意的好顾客,霍善非常热情地问她是想加入米粉项目呢,还是想加入辣酱项目!

关于人口不足这个问题,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洞庭湖并没有加盖,他们可以从长沙国那边雇点人过来开荒。当然,雇人的资金就只能他们自己准备了,他们负责派船只帮她们把雇好的人从长沙国那边运过来。

有意向的话可以去跟他叔霍光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