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公平的妈妈

这个家现在看起来挺穷的, 斑驳的墙面、破旧的家具,入眼所见,几乎没有一件好东西。

楚玉低下头, 看见自己身上盖着的被子, 里面全是发黄的旧棉絮,压根就不保暖。

这具身体姓楚, 以前没结婚前叫楚大妞, 婚后也没人再喊她大妞, 都叫她楚嫂子、楚婶子。

原身出生于建国前,她是家中长女,父母早逝, 为了照顾弟弟们, 她一直拖到二十五岁才结婚,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大龄未婚女。

嫁给比她小三岁的丈夫后, 她的日子也并不轻松,丈夫当兵常年在外, 婆婆是个能折腾的,欺负她老实性子使劲折腾。

结婚五年,生了五个孩子, 长子顾耀、次女顾娥、三女顾姗、四子顾思、小儿子顾武。

几乎两年产育一次, 长子次女、三女四子都是龙凤胎, 这个生育效率是让楚玉头皮发麻的程度。

孩子养了便需要好好教导,原身本来虽然和婆婆关系不好,但婆婆也会帮忙带孩子, 却没想到小儿子出生没多久, 婆婆便撒手人寰,公公早逝, 娘家也无人帮忙,但好歹她不需要忧愁生计,丈夫的工资每个月都会打过来。

偏偏好景不长,最小的孩子刚刚能走会跳,眼看着丈夫即将转业夫妻团圆,意外发生,丈夫遭遇不幸因公殉职。

原身收到了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巨款的一笔抚恤金,但没几年便被好弟弟们东挪西借折腾得差不多,原身也在一气之下和弟弟们断绝往来。

原身靠着政府每个月发放的子女抚养补贴,磕磕绊绊将五个孩子拉扯大。

若是一直这般风平浪静,或许原身年迈之时,感受到的会是子女们争先恐后的孝顺。

偏偏变故产生,起因仅仅是小儿子顾武的一次嘴馋,闹着想吃卤猪蹄,原身不舍得花钱去卤味店买,选择自己在家做。

原身亲爹曾是饭店帮厨,建国后他待的饭店开不下去,才回到乡下务农,亲爹曾经传给原身一个卤料方子。

原身很有做菜的天赋,她几番尝试,将亲爹的方子删删减减,最终做出来的卤猪蹄比外面店里卖的都好吃,全家都赞不绝口,四儿子顾思脑子活络,极力劝说母亲做卤味生意。

一大家子生活拮据,原身看着子女们面黄肌瘦的脸,对这个提议心动了。

最初原身每天只在街边售卖一锅卤味,但因为口味取胜,一传十、十传百,每天慕名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从一锅变为三锅,渐渐开了第一家店。

期间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原身的卤味店越开越多,等到原身想退休的时候,在本省已经拥有三十家门店,原身也买了十套房产。

虽然这个数字比不得那些全国知名的连锁卤味店,但对于原本贫困的一家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分配问题,五个子女闹得翻天覆地。

三十家门店一直是二女儿在统筹管理,因而原身将门店依旧交给她,只不过从中划定出大多数分红给其他子女。

三女儿是恋爱脑,一直结婚离婚,孩子生了一箩筐,既守不住爱情也教不好子女,更做不出事业,给她房子都怕结婚离婚后分给男方,原身怕她日后饿死,便过户给四个外孙、外孙女各一套房产,又另外给了她30%的门店分红。

四儿子脑子灵活,很少跟家里要钱,大学毕业后很快就通过炒股实现财富自由,原身分配财产时便给得较少,只有15%的门店分红。

小儿子小小年纪就展现出败家子天分,原身怕给钱太多他会败光家产,便分了四套房子和15%的门店分红。

长子夫妇都是公职人员,原身一直因为有公务员儿子儿媳而骄傲,因为公职人员不便参与经商的缘故,原身没有给他们门店分红,而是给了两套房和家中存款。

原身自以为这样的分配方式是最合适的方案,却没想到因为这事闹得一地鸡毛。

老大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长子,为家里付出最多、牺牲也最大,早些年母亲忙着做生意,都是他在照顾弟妹,也是他帮着母亲赶跑舅舅们的无理纠缠,他觉得自己分到的房产不应该比老五少。

次女觉得卤味店之所以能扩大经营,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功劳,凭什么妹妹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三成分红,而她累死累活却只能得到四成,也没有分到家里的房产和钱财,认为自己吃大亏。

三女觉得自己子女最多,应该分到更多的财产,她还抱怨母亲偏心姐姐,不将门店交给她的新男友打理,导致男友对她不满,因此对母亲满腹牢骚。

四子本来看不上家里的生意,但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觉得自己分到的最少而心生不满。几年后他炒股失利,深陷巨额债务时,对母亲的怨恨直接升到顶峰。

被偏爱的小儿子也没对自己得到的心生感激,他认为母亲能做卤味生意,全是因为他的一句想吃卤猪蹄,通过鸡生蛋蛋生鸡的理论,他觉得三十家门店都该是他的,仅仅15%的分红显然让他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