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古怪

玄武门事变的次日,魏嗣王一家就已经迁居至长安城内延寿坊的李家大宅了。

之后先是京兆战事,后李善又领兵征伐河东,家人以及部分门下、亲卫一直居住在延寿坊。

如今李善在大唐的地位已经无需多言,不过因为率大军出征,所以并不纳客,朱氏闭门自守,而崔十一娘更是大腹便便。

不过所谓的不纳客,是对外人所说的,比较亲近的几家自然是来去无虞,比如今日来访的长孙氏,她的丈夫、儿子如今都在李善麾下,而且今日她还带来了还没有正式册封的太子妃。

太子妃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李家,自然是有着政治意味的,这位历史上的贤后谈笑风生,与朱氏、崔十一娘都相处的很好。

眼看着就要放衙了,就在长孙姐妹即将告辞的时候,外间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随之而来的是小蛮兴奋的呼喊。

“什么?”太子妃霍然起身,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代州大捷?!”

“真的!”小蛮气喘吁吁的说:“来的是阿郎亲卫朱峰,其他人都进了皇城,阿郎以露布报捷,忻州、代州连接大捷,突厥大溃,或死伤惨重或弃马而降。”

听到露布报捷这四个字,崔十一娘与朱氏对视了眼,与凌敬一样,她们也都发现了,如此大张旗鼓这不是李善惯有的风格。

此时已经是满城哄然,代州大捷的战报在短时间内遍传长安,太子妃一再恭贺之后迅速回宫,而朱氏与赶来的张氏一再询问朱峰……她们并不关心战事成败,只关心李善的安危。

朱峰刚说了个开头,外间就有通报,平阳公主也赶了过来。

“慢慢说。”平阳公主脸色微冷,指了指朱峰,“从并州开始说起。”

“姐姐?”崔十一娘有些意外,适才朱峰一再保证,此次阿郎未有亲身上阵,毫发无损。

平阳公主眼珠子动了动,盯着朱峰问道:“你知道那封信的内容?”

“不知晓。”朱峰有些懵懂,这次来长安除了露布报捷之外,一共还带了三封信,分别是太子、凌公以及平阳公主。

事实上其实是四封信,还有一封是由平阳公主转交给李渊的。

“平阳?”朱氏不禁有些担心。

“先听他说。”平阳公主安慰了几句,“他乃怀仁亲卫,若是不妥,早就言明了。”

朱峰不得不从并州阵前叙话说起,听到兄长张虔雄、侄儿张文瓘脱险,张氏大大松了口气。

而平阳公主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心里暗暗叱骂了几句,非要如此弄险!

虽然在谋略上稍有逊色……呃,应该是大大逊色,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能力和眼光是不弱任何人的。

听了朱峰详细的讲述战事之后,平阳公主立即判断出,李善此次大战的谋划其实就是在走钢丝……太弄险了。

因为李善将最精锐的兵力都交给了苏定方、尉迟恭,中军只留下了刘黑儿、秦琼等将领,而且大都是并州军残部,战力不强。

从并州启程北上入忻州追击突厥,李善自身的兵力不足以破敌,反而处于劣势,也就是突利可汗比较废,如果换成颉利可汗、都布可汗,说不得就要返身再战……唐军大溃都是有可能的。

就算是忻州战事,若不是定襄县那场大火,战事走向还真得挺难说的。

平阳公主听完后默默思索片刻,突然问道:“这几封信是何人所拟?”

朱峰茫然道:“有西河郡公……对了,还有马宾王。”

平阳公主再次追问道:“真的未有负伤?”

“决计没有!”朱峰指天发誓,“自从晋州北上,吴国公、阿黑、姑臧郡公、翼国公先后为先锋,即使是在忻州,也是潞国公、翼国公领兵。”

“待得阿郎率中军赶到繁峙合围突厥,当时都已经大局已定,阿郎都见不到突厥人呢。”

朱氏插嘴问道:“余者可有伤亡?”

朱峰摇摇头,“此次亲卫未有参展,只在繁峙战后搜捕残军,不过代州总管黎城县公、幽州司马虢国公阵亡,洛州总管重伤。”

平阳公主还在那皱眉苦思,崔十一娘小声对朱氏解释,“黎城县公即秦武通,阿郎掌代州时为朔州司马,虢国公即黄君汉,仁智宫事变时为阿郎节制,洛州总管即程名振,当年就是阿郎许其斩刘黑闼头颅复仇。”

朱氏对前朝诸事比较了解,但最近些年不太理睬这些,一边应着,一边心想儿子这关系网……真是哪儿哪儿都能搭上关系。

这倒是真的,仁寿宫、仁智宫两次救驾,救的可不仅仅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还有那么多官员呢,此次统率大军,麾下的天策府一脉都俯首帖耳,也有这方面原因。

那边平阳公主想了好久都没想通,最后只能问道:“如今战事已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