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弑君(第5/7页)
那他具体指挥上有什么问题呢?说出来可能跟印象流不同,那就是还真没有太大问题,只能说中规中矩的发挥,只是没有灵性,就像是世界赛的小虎一样,没锅也没功劳,最后打着打着就输了。
如果换李景隆他爹李文忠,亦或是徐达、冯胜、傅友德,哪怕是换比这几位稍逊半筹的蓝玉上来,可能都赢了。
可惜彼时彼刻,盛庸平安还没冒头,何福尚在西北,李景隆就是南军最好的大军统帅。
最好的大军统帅,带领军队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最终结果失败了,李景隆确实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确实没打赢,他也确实是直接责任人。
可耿炳文、盛庸、何福,都是同样做了正确的决策,最终也失败了。
李景隆的失败不是个例,这种战例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南军中重演时,显然是不能归咎于李景隆个人的。
“朕没错……朕没错……诸臣误朕!诸臣误朕!!!”
朱允炆痛苦地捂着自己白净的脸,脸颊上的肥肉从指缝中都溢了出来,他的指甲在自己的额头上划破了几道浅浅的血迹,俨然已经有些失态,失去了他曾经作为帝王的威严。
现在朱允炆不把皇位被篡夺的主要原因归咎在李景隆身上了,但依旧不肯承认自己有问题,而是他的所有臣子都有责任,雨露均沾了属于是。
“你不是谪仙降世吗?告诉朕,朕该怎么办?朕不懂打仗,朕信任他们,可他们都辜负了朕啊!”
朱允炆上前抓住了姜星火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或许刚才的克制只是他最后的理智,这个逃亡了许久的年轻人也害怕死亡的到来,此时此刻的表现,一方面在拒绝否定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在刺激姜星火,赶紧杀了他。
姜星火凝视着已经趋于癫狂的朱允炆,忽然一手推开他的双臂,然后用力一掼,朱允炆便踉跄地倒在了槐树下。
“锵~”
姜星火腰间的长刀出了鞘。
“你也不知道。”
朱允炆用双手撑着地,但旋即就放弃了,躺平似地靠在树干上。
“朕这一生……过得好累……杀了朕吧。”
但姜星火却只解下来刀鞘,凌空抛给了他。
“这就是你缺的东西。”
朱允炆看着砸在他小肚腩上的刀鞘,有些茫然。
“你明面上滥信那些士大夫,暗地里自己乾纲独断,可你不读史,年纪太轻、气又太盛,自觉天命加身无往不利,你拿着太祖高皇帝留给你无坚不摧的刀肆意挥动的时候,从来没有注意到,刀身已经出现了一道道裂缝,这把刀,你一次又一次地强行驾驭他,却从没有在鞘中温养过!”
朱允炆呆怔了片刻,姜星火的话语,像是一把尖刀一般,剖开了他内心看起来完全包围的防御。
杀人,还要诛心。
或许真的是这样吧……
朱允炆的目光没有焦点地看着刀鞘略微翻边的皮毛。
他是一个极度自负、充满了优越感的人。
他从小就在整个世界上最优渥的环境中长大,从朱雄英离世,母妃转正的那时候开始,朱允炆就知道,自己将会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继承人。
最后他做到了,在母妃的教导下,他隐藏了自己的自负,表现得孝顺恭谨,获得了皇爷爷的喜爱,在皇爷爷的帮助下,扫清了登上皇位的几乎一切障碍。
为什么说几乎呢?
因为还有他那些讨厌的叔叔,依旧活着。
所以刚刚登基,朱元璋尸骨未寒,朱允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削藩。
最初,没有人敢反抗他。
看着那些原本被自己所仰视的叔叔,成了自己手中的泥人玩具,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想用脚踩个稀烂就可以用脚踩个稀烂,朱允炆膨胀了。
他觉得自己权力是无限大的,四海之内,为所欲为。
直到燕王朱棣奉天靖难,起兵将他掀下了皇位。
可朱允炆一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或者说,他其实知道答案,但拒绝思考这些问题。
朱允炆从来都不是一个没主见的人。
相反,他很有主见。
看起来他什么都听齐泰黄子澄那帮人的,但实际上,是他只听他想听的那部分。
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不过是朱允炆借由他们的口来说出自己的心声罢了。
而朱允炆也清楚,姜星火说的是对的。
耿炳文匆忙进军真定、李景隆接手后带领南军在天寒地冻中攻城、命令何福和平安、盛庸合兵一处毕其功于一役……其实这些最初决策的制定人并不是这些前线的将领,恰恰是朱允炆自己。
哪怕是到了最后,燕军二十万铁骑南下,看起来摧枯拉朽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