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翻手为云(第5/6页)

这些师资力量,一方面我们会自己培养,各个科目的老师,就是我们公司的直聘员工,他们也像所有正规学校里的老师一样,有自己专业和上岗证书,有正式的教师资格证,另外一部分,我们也会向全社会吸纳,可以提供好的教育资源的临时员工,比方说,从大学里招收周末补课老师。像我们现在,自己就是大学生创业,师资这块,其实非常容易联系到。

而且成本很低,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非常大。

然后有了自己的老师,有了自己的教学地点,还有在网络上,我们也会创办自己的服务和宣传平台,同学网目前就承担这部分的职责。

这样再加上东风投资集团的帮忙,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形成自己的市场品牌。有了这块招牌后,我们再接着下一步的动作,就是细分市场,逐步拿下。

比方说我们从现在开始,主要朝两个方向去做。就是寒假冲刺补习和毕业班补习,这两个呢,其实是一件事,但是我们分开两边去说。相当于是针对高三和初三的学生,精准投放服务。如果能做得好,做出规模,形成比较好的市场反馈,就相当于我们在口碑上,先占领了高三和初三这两个年龄段的市场,以及寒假一个月的市场份额。

再往后,有了这个基本盘之后,还能继续扩大服务投放范围,比方我们在高三和初三冲刺的时间里,再加上暑假补习。这样相当于就把初二和高二也拉了进来。同时呢,时间上又占据了暑假的两个月市场。依此类推,这一步站稳脚跟后,往后还能再推出周末补习、课后补习、语数英专项补习、理科专项、文科专项、初中强化、初中基础强化……

最终,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段和年级段全都拿下后,我们会提出一个总体的概念。我管这个概念,叫作K6,也就是从初一到高三,从年头到年尾,我们全都要。这样一套东西,从教学到营销,从买方到卖方,无所不包,这就叫生态。”

梁鑫这一通说完,桌上的菜都摆满了。

可黄冬青愣是一口没吃,听完后,眉头紧紧皱着。

杨继心来了句:“简单来说,就是行业垄断。”

“对。”梁鑫点点头,“杨老洞若观火,一针见血。”

“呵呵,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杨继心淡淡笑道,伸筷子夹菜。

黄冬青回过神来,忙问:“这么大的盘子,要多少年才能做得起来啊?而且全中国这么大,要是每个城市都这么干……”

“不用每个城市都这么干。”

梁鑫一本正经地解释,“只要每个城市都知道就行了。等品牌做大了,只要财务状况过得去,就能谋求上市。不过过程中,挤占一点市场资源,那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黄冬青微微张大了嘴。

这尼玛……

是要走我们的路,让我们无处可走啊?!

杨继心却听得嘴角微微一扬。

似乎是早猜到梁鑫这边有这样一个计划。

黄冬青忙问:“所以你们接下来,就是要做……那个K6?”

“不,不。”梁鑫道,“不止K6,只要能为我们带来利润的,全都可以做。中学做完了,还有小学嘛,如果K6都能做成,为什么不能再继续做K12?”

“小学?”

“对啊。”

“小学一二年级,需要补什么课?”这一年的黄冬青,还远没十年后那么精明。

梁鑫微笑道:“黄总,市场需求啊,是培养出来的。如果市场没有需求,那我们就创造需求。你看看啊,首都地方就这么大,学校就这么多,好的学校就更少。那孩子想要进去,是不是就得通过各种筛查?那要筛查的话,学习成绩这一块,是不是就得比别家孩子稍微领先那么一点?”

“我们是义务教育啊!”黄冬青喊道。

“是啊,我没说不是啊。”梁鑫笑道,“但是那又怎么样?黄总,你不能光只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问题,你也得站在学校的角度去看啊。

你要知道,每一所初中,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们,首先都是要追求好看的升学率的。那么现在,如果有大量的孩子想要进入你的初中,让你来挑,一个孩子,家里的爸爸妈妈是教授,孩子小学的语文数学学得非常好,另外一个孩子,家里的爸爸是上市公司老总,孩子不但小学的语文数学功底扎实,还提前学了初中英语和自然科学,这个时候,你会选谁?

那我们再把这个问题宏观一下,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能招到的小学生,如果全都已经提前学过初一的课程,你们学校接下来的三年,是不是就比别的学校,多了至少一年的复习时间?这种生源下,你们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它能不高吗?